我們的工作是客服代表,每天都接聽百個以上的客戶來電,有的是咨詢,有的是投訴,還有是開通或取消業務的。一個完美的通話,是建立在公司流程、質檢標準、業務規則等基礎上繼而自我發揮的,意思是說你必須熟悉各項標準與規范后,運用自己的技巧靈活地進行作答。當然,個人的業務水平對此有著很大的影響,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今天,我們不是討論業務能力的話題,因為業務與流程的熟悉程度通過努力就能做到,但是質檢標準就需要依靠個人分析進行理解,并且還要配合話務述語的技巧靈活運用。一個通話接入后,從開始語到結束語,中間涉及到禮貌用語、言辭表達、理解能力、處理效率、問題處理、安撫致歉、渠道應用和服務指引等。下面我們共同來探討,一個完美通話的誕生過程。
您好,中國移動,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這是我們接觸客戶說的第一句話。簡單的一句開頭語,代表著初次見面的印象。語調輕快、溫和適中的聲音,讓客戶有種親切舒適的感覺。熱情的服務,就是從這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說話開始了。
聆聽在于細心,客戶致電客服10086,除了非業務來電之外,其它的正常來電都是帶有目的性的,然而客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她)致電的根本原因,也稱作原始需求。至于在通話過程中的提出的其它問題,都是圍繞著這個基礎衍生的。無論你正在忙著什么,在電話接通的一刻,請你暫時放下心思,專心聽取客戶反映的情況。

聆聽的關鍵在于準確與接受,當客戶認為自己表達清晰時,你卻要求對方重復問題,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容易招人反感,除非是真的聽不清楚。不僅是聆聽這么簡單, 一邊聽的時候,在心里或手里做好記錄,還必須一邊思考業務與解答思路,便于迅速解決。我們有服務的開頭語,客戶也有自己的慣用語,根據需求而不同,例如: 我想問、為什么我的、現在有什么,這些不同的接入方式代表著各種的含義。因為第一句話就是具有最大的針對性,所以客戶的開頭語就能判斷出當時的情緒,甚至可以分析這個來電是屬于咨詢或投訴類。
當我們了解客戶的問題后,則要發揮自身的業務水平,通過系統的查詢進行作答,并且查找合適的業務內容,這些都是依靠平時的積累,培養出敏銳的洞察力與專業的分析力。每個人對于等待一詞都有著自己的尺度,有些人可以等很久,有些人卻等不了,只是一般人都是不愿意等待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及時準確,就要非常熟悉知識庫的布局,但是切忌憑記憶作答,那是最容易出現差錯的。
在溝通的過程中,代表著雙方權益的一種交涉,我們俗稱為買賣,當然作為消費者的一方是擁有較大的主動權的,服務方就要盡量配合對方的需求,可是沒有任何服務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滿足,因此,當客戶提出的需求滿足不了時,我們可以提供的就是服務,這個服務有安撫、致歉、禮遇、包容與忍耐。通過以上種種,尋求客戶的理解與支持。很多時候,我們聽到客戶說完問題之后,客服代表都會給予一個業務引導,建議客戶怎樣處理他(她)的情況。在這種引導上,例如有些人會說:我建議你去網上查詢,好嗎?有些人會說:你的資料通過網站可以查詢。我們會討論,在引導后加上好嗎,究竟是好或不好呢?我本人認為,問是代表一種婉轉,不問是代表一種強硬,沒有好與不好,只是要視乎當時的環境。
為什么要優先人工辦理?為什么要優先引導自助渠道?這些可能我們不會容易明白,關系著什么的指標,這是其它崗位人員考慮的事情。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深刻地將這些業務的要求記住?答案就是多區分、多背誦、多記錄,才可以好好地牢記心中,避免出現粗心的過失。
結束語是最后的一道風景,在通話完結前,我們就是依靠這一句話讓客戶留下美麗的印象,當然前期的過程鋪墊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結束語的詞語再怎樣豐富,也需要客戶聽得清晰,并且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假如客戶在通話前表現不滿,或是你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結束語不必太枉費心機。如果你的過程處理很好的,結束語就可以說得動聽一點,有助于提升客戶的感知度。
所以,我們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服務是怎樣的一回事,很多人以為服務就是咨詢解答,幫助客戶排除困難。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只不過是表面上的理解而已,從深層次進行分析,服務客戶就是直白的一句話:讓客戶高興。解決了問題,客戶不一定會覺得開心;唯有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給予貼心的關懷,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一個客戶服務的通話過程,要做到完美絕非難事,只要你要把握幾個要點,就能利用個人的優勢,追求卓越的服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