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優惠的政策支持、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發包目的地之一。"近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任鴻斌在第五屆全球外包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60293份,合同金額為273.6億美元,同比增長52.9%.這是繼2011年服務外包大幅增長之后的又一次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
服務外包逆市增長
服務外包被稱為拉動21世紀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2011年,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3.6%.今年上半年,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中國國民經濟整體放緩,各行業呈現出疲態,尤其是鋼鐵、水泥等行業現狀令人擔憂,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卻逆市增長,呈現出較強的活力。
任鴻斌告訴記者,由于面臨成本上升、人才緊缺、產業高端升級和轉型等挑戰,"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將呈現以下四大發展趨勢:一是以成本為主導要素的服務外包產業二次轉移,包括全球服務外包產業向中國的轉移,以及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由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二是人才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城市、園區,以及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三是金融外包市場將全面開放;四是隨著中國服務外包的蓬勃發展,業務領域將從傳統的信息技術外包(ITO)逐步擴展到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層次更高的工藝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并將成為未來發展主流,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
與印度相比仍有差距
談起中國的服務外包,必然繞不開另一個接包大國--印度。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逐漸成為頭號全球服務外包承接國,享有"世界辦公室"的美譽。
"之所以把印度作為中國的主要參考對象,關鍵在于印度在發展服務外包方面確實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分析研究,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交付能力已經超過印度,然而規模與核心競爭力和印度相比還有差距。
就總體規模來說,印度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一項就占了整個服務貿易出口的50%左右,服務外包業務撐起了其服務貿易出口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以旅游服務、運輸服務等為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2.4%,雖然年增速高達72.7%,但要想趕上印度的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任鴻斌說。
在任鴻斌看來,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是以政策為引導的,產業集中度還須進一步提升。
目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數量雖然達到16939家,但小企業數量占90%以上。2011年,中國離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共22家,而印度,早在2009年,就有9家企業的產值超過10億美元,產值在1億美元至10億美元之間的企業達77家。
"在國際認可度方面,印度多年來在服務外包方面已經得到了國際廣泛的認可,這種認可不僅僅是在技術方面,還有國際質量認證,像美國對CMM(能力成熟度模型)3級以下的企業根本不發包。"任鴻斌說,目前,印度獲得CMM4或CMM5國際認證的企業已經超過100家,而中國還不到20家。
任鴻斌表示,總的來說,除品質保證方面外,中國在應用管理和支持、套裝軟件實施、語音和非語音業務流程外包等方面與印度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中國機會
"與印度承接離岸研發設計等高端外包業務相比,中國市場體現出不同的特點,中國自身就是巨大的消費市場。"任鴻斌說,雖然中國在航天和金融領域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方面的發展并不十分強大,但基于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汽車等巨大消費電子市場領域的外包已經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任鴻斌表示,隨著中國市場重要性的不斷加強,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業務和投入逐漸擴大,對IT和后臺服務的需求也將日益增加,并促使各跨國公司在中國加速設立自己的IT、數據運營中心以及客戶服務中心,這些都將為中國的服務外包市場帶來巨大的需求。
全球外包委員會主席羅布奇(lopuch)預測,從國際范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增長,發達國家買家也比較穩定,今明兩年,服務外包業將持續發展。
據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兼中國會長鄭雄偉介紹,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主要接包市場是印度、愛爾蘭。全球500強企業平均每月有5家至10家在可能的離岸目的地考察。目前,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越南接包上升很快。
在強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下,中國企業試圖抓住機遇,重塑全球離岸外包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