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8月10日,貴陽呼叫中心坐席建設規模達到12萬席,占全國比重的7.2%。從4PS國際標準研究中心統計的呼叫中心坐席全國分布圖來看,貴陽已經成為繼北、上、廣、蘇后的第五大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發展集聚地。
截至8月10日,貴陽呼叫中心坐席建設規模達到12萬席,占全國比重的7.2%。從4PS國際標準研究中心統計的呼叫中心坐席全國分布圖來看,貴陽已經成為繼北、上、廣、蘇后的第五大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發展集聚地。
貴陽是在大數據時代覺醒得最早、發展決心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圍繞數據從哪里來、數據放哪里、數據誰來使用三個問題,2014年,貴陽開始提出抓兩頭促中間的思路——著力發展數據中心與呼叫中心,推動海量數據匯聚。
2014年以來,貴陽先后研究制定一攬子政策,包括基礎設施政策、企業優惠政策、用地政策、針對高管的獎勵政策等,加速呼叫中心產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今年,市服務外包辦還帶隊前往北上廣等地開展系列了精準招商活動,對貴陽市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進行招商推介,引進了科大訊飛、小I機器人等企業落地,共同開展智慧型呼叫中心建設。
經過努力,目前貴陽市呼叫中心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73家,其中不乏當當網、中國普惠、聚思鴻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業務范圍更是涵蓋了金融、保險、交通、旅游、電商等各個服務行業。
到今年底,貴陽市的呼叫中心規模將達到15萬坐席。市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張輔遷說,貴陽的呼叫中心是數據匯集中心、數據運用中心、人才集聚中心,是大數據基礎產業,通過找到不同呼叫中心之間的關聯關系,把相類似的呼叫中心進行資源共享,就可以在實現數據共享、數據中心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數據關聯基礎上,形成共贏的商業模式,進而形成一個聚集式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
根據相關規劃,到2017年貴陽市要建設呼叫中心坐席20萬席,從業人員要達到50萬人,帶動全省發展100萬坐席,共同打造全球呼叫·貴州服務品牌的目標。市服務外包辦作過統計:如果按照一個坐席平均每天產生100余個電話計算,20萬坐席將每天產生2000萬個電話記錄,這將海量數據在貴陽匯集;同時,隨著語音、社交軟件等多渠道的客戶聯絡服務中心的建立,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關注貴陽,并形成品牌效應,如此就能形成數據集聚和產業集聚的活性循環。此外,到2017年,僅呼叫中心產業的產值規模也可以達到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