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謝我媽媽,讓我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回頭看互聯網在中國也只不過20年,我都經歷了,所以我感謝我的媽媽,讓我沒有錯過每一次精彩的演繹。
1995年,當我單槍匹馬闖深圳的時候,我在深圳賽格電腦城攢電腦,記憶深刻的是:內存條比黃金還貴;當時聯想很火。
1997年,很平常的一天,我和好友來到瀛海威的廣州天河區的門店,為的是免費上網,印象里瀛海威代表的是互聯網;當時,四通利方(sina的前身)才剛剛成立。
1999年,江民殺毒軟件很暢銷,那是拿麻袋從郵局運匯票的時代,連邦軟件紅遍全國,電子商務成為熱詞,阿里巴巴獲得投資。
2000年,我在QQ上認識的第一個網友叫笨笨2000;網絡通訊的騰訊公司紅了。
2002年,當我不打紅色警戒后,網絡游戲受到資本熱捧。
2004年,我和朋友創立了XTools:中國第一家網上租用軟件的公司,當時我們取名月租型CRM,當時盒裝軟件退出歷史舞臺。
2006年,云計算概念被提出,Salesforce成為云中典范。
2009年,免費大潮來臨,江民殺毒消失了,360殺毒崛起了。社交媒體微博開始火了。
2011年,智能手機的崛起,微信出了1.0;移動互聯網橫掃天下,諾基亞沒了市場,小米手機躥紅了。
2012年,大數據成為熱詞,互聯網金融火了,智能穿戴也成為時尚。
2013年,微信的注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來了,引領手機即時通訊的騰訊又火了。
2014年,馬化騰和劉強東抱在了一起,要占領移動電商的中國高地。
這20年,企業起起伏伏,演繹著生生死死,瀛海威沒有了;連邦軟件沒有了;諾基亞敗北了;江民殺毒消失了……他們曾經輝煌過,他們曾經是那個時代的紅人,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不是被互聯網打敗,就是被移動互聯網所摒棄,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卻迎來了新的王者:微信、互聯網金融、移動電商。
互聯網很有意思,每一年都有新的熱詞,每一年都涌現出新的顯貴;每一年也蘊藏著殺機和暗流;不管你是否追尋,不管你是否領悟和感知,他們都將自然演繹,大勢所趨,真所謂:風口年年上,危機天天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