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呼叫中心集成商,到聯絡中心云服務提供商,再到如今的全媒體交互中心服務提供商。最近兩年,億迅(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在不斷地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努力為傳統方案商的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新路。
主動邁出轉型第一步
成立于1999年的億迅,是一家專業的呼叫中心系統集成商。億迅的350家客戶覆蓋14個行業,中國前10大銀行中的8家、前10大保險公司中的8家均為億迅的客戶。目前,每天有超過20萬人在使用億迅提供的呼叫中心解決方案。
盡管擁有如此輝煌的成就,但億迅仍感受到了傳統的呼叫中心業務見頂的危機。即使是億迅最擅長的SIP聯絡中心,也難以支撐起未來的長遠發展。最直接的表現是,在2011年之前的四年里,億迅沒有增加任何一個新客戶。
轉變正是從2011年開始的。這一年的8月,國內著名的交通行業方案商中國智能交通收購了億迅。作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智能交通的營業規模超出了億迅10倍,他們希望能夠給億迅帶來新的氣象。
2012年2月,李農加入億迅,帶領著億迅正式開始了轉型之路。
自稱是呼叫中心行業老家伙的李農,是呼叫中心市場的專家。他1998年參與建設了中國三大呼叫中心之一的北京建行呼叫中心;1999年創辦了中國呼叫中心行業第一屆展會;2001年出版了中國呼叫中心行業第一本譯著《呼叫中心的數字化管理》;2003年將主動服務系統帶入中國;2006年,開創中國客戶聯絡中心統一時代。在進入億迅之前,李農的職務是AVAYA中國區副總裁。
一個資深的呼叫中心專家,加盟一家專業的呼叫中心方案商之后,首先想到的卻是如何改變億迅的呼叫中心業務模式。其時,億迅的業務仍保持著健康發展的態勢,并能帶來不錯的利潤回報,為什么一定要轉型呢?李農說,在生意好的時候,企業就應該思考未來之路,至少在業務有下降苗頭的時候就要考慮轉型,否則就晚了。
他認為,企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投入,這就要求有一定的資源做支撐。如果業績已經下滑或虧損,那企業就很難拿出資金和人力來投入到新的業務方向上來,轉型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未雨綢繆很重要,這對企業負責人的洞察力和魄力是個考驗。

億迅軟件執行董事、首席戰略官李農
轉向聯絡中心云服務
思變的李農,把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帶入了億迅這家傳統方案商。他首先想到的是提供聯絡中心云服務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把云計算引入到呼叫中心行業。
在這一業務模式中,億迅發揮自己在SIP軟交換方面的技術優勢,提供呼叫中心的云解決方案。在該業務模式中,億迅與電信運營商、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其中,電信運營商提供呼叫中心座席這一硬件平臺,類似公有云中的IaaS服務;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則提供各個行業的應用軟件服務,為SaaS服務;而億迅提供的是呼叫中心云平臺,屬于PaaS范疇。三方合作,收入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