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長的時間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才明白,其實多動手才是真,看書,看視頻,等等,一切都是浮云。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這個實驗吧,算是對自己到警示:
實驗名稱:rhel6.3全自動安裝
環境;virtualbox
設備:臺式電腦一臺Ubuntu 10.04
開始》
1,建立實驗所需環境
首先在virtualbox下面裝一臺虛擬機作為服務器,用rhel6.3的dvd包
再建立一臺裸機,用virtualvbox有一個好處,可以不用啟動虛擬機后按esc 進入bois,直接在設置里面將引導順序改為網卡啟動就OK!
2,配置服務器,安裝所需軟件包
作為服務器的虛擬機要安裝以下這些包syslinux,tftp,tftp-server,dhcp,system-config-kickstart,nfs/vsftpd/http(依據自己所選的服務來選,這里以ftp服務,即vsftpd為例)。
先配置好yum本地源
在/etc/yum.repos.d/下面新建一個cdrom.repo
#vim /etc/yum.repos.d/cdrom.repo
[cdrom]
name=rhel6.3-cdrom
baseurl=file///media
enabled=1
gpgcheck=0
#yum clean all
#yum list
清除以前到yum緩存
現在安裝所需要軟件
#yum install -y dhcp vsftpd tftp tfpt-server syslinux system-config-kickstart
要解決包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所以推薦用yum安裝。
然后將所需文件復制過來
引導文件
#cp /media/images/pxeboot/initrd.img /var/lib/tftpboot
#cp /media/images/pxeboot/vmlinuz /var/lib/tftpboot
pxe的一個模板
#cp /usr/share/syslinux/pxelinux.0 /var/lib/tftpboot
建立配置文件存放文件夾
#mkdir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
默認配置文件
#cp /media/isolinux/isolinux.cfg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default
#vim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default
default linux
prompt 1
編輯dhcp.conf文件, 啟動dhcpd服務
#vim /etc/dhcp/dhcpd.conf
subnet 10.0.0.0 netmask 255.255.255.0 {
range 10.0.0.10 10.0.0.20;
next-server 10.0.0.1;
filename “pxelinux.0”;
allow booting;
allow bootp;
}
#service dhcpd start
下來修改yum與客戶端一致。
#vim /etc/yum.repos.d/cdrom
將baseurl 改為ftp://10.0.0.1/pub
其他不變
#umount /dev/sr0
#mount /dev/ser0 /var/ftp/pub
在服務器下用kickstart配置自動安裝配置文件,這個比較簡單,按照向導一步一步來,最后將文件保存在/var/ftp下
最后一步,修改default文件
#vim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default
在append initrd=initrd.img 后面添加 ks=ftp://10.0.0.1/ks.cfg
現在可以啟動了,對了,服務器到地址為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