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資深媒體人交流,大家普遍談論的就是:“O2O太火了,平均一天接到3個以上求報道的創業公司,各行各業現在都要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是的,不可否認O2O改變了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消費者對這種消費模式也越來越依賴。據艾瑞咨詢調研數據顯示:2015Q1整體上移動互聯網市場同比保持超過10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速度意味著每天都有多家創新型的創業公司勵志要顛覆某某行業。
我個人近期跳轉到現在所服務的啄木鳥修家電這家初創企業,啄木鳥修家電目前屬于中國最大的家電保外服務平臺,做上門到家的家電精洗、養護和維修服務,現全國有22家直營線下服務分公司。啄木鳥修家電依托線下20年家電維修的專業經驗于2014年11月獲得天使輪融資3000萬,用于家電維修O2O平臺建設及落地城市拓展。希望借此跟大家聊聊創業那些事以及我個人對家電行業O2O的一些看法。
現在互聯網巨頭都是在相對高頻服務領域搶位或打造O2O平臺,固防自身的O2O 布局。如58同城傾力打造的“58到家”O2O平臺,融合了保潔、美甲、搬家等上門服務,但是細心地發現“家電維修”服務竟然沒有出現在服務行列。偉和對于58這種到家服務巨頭,卻未在“家電維修”服務商深度拓展。
家電維修行業的前世今生
那隨著家電使用、多樣化和智能化,家電維修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80年代:電器維修的初始階段,家電還沒有“飛”進尋常百姓家,電器的維修主要針對的是國有公眾設施,比如:國有制酒店和工廠等;這時維修師傅的收入水平超水準,一般國企職工月工資在30-50元左右,維修師傅已經達到數百元;
90年代:家電維修的發展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器逐漸出現在家庭使用中。這個階段的維修屬于作坊體制或是夫妻店,自己即是發傳單的銷售和師傅,沒有形成規模和服務標準,典型的粗放期和暴利期;
2000年10年間:隨著家電智能化,人們對家電的依賴增強,也是家電維修的井噴期,消費者需求量爆增促成了很多作坊向企業制轉型,并建立相應的服務流程和標準。此階段屬于建立行業標準和規范化階段;
2010年后,隨著移動互聯的影響,各行各業涌現O2O服務,家電維修行業很多人想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迅速擴張并形成壟斷,但截止到目前為止沒有行業巨頭出現。
家電維修行業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基于此行業有著超強的本地化特質(“就近原則”、“三公里原則”)以及訂單低頻特征,維修的次數不會因維修師傅的服務質量而提高。
Get何種技能才能讓家電維修行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作為普通大眾你可能在生活中有以下場景再熟悉不過,一方面貴重的家電壞了扔掉很可惜,不得不維修以繼續使用,另一方面幾乎每一個找人上門做家電維修的人都有過被“宰”的經歷。這個行業數十年沒有太大變化,必須通過建立行業標準和服務模式開啟家電維修行業的革命。
1、效率高:通過微信下單并智能推送訂單,快速派遣工程師上門服務。有大數據支撐和預約機制極大節省服務時間;
2、服務全:大家電的精洗、保養、維修和回收服務,涉及品類會包括空調、洗衣機、冰箱、抽油煙機熱水器等;
3、標準化:價格體系和服務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呈現,打造透明化消費+極致用戶體驗;
4、評估機制:建立上門工程師的服務評估機制,技術呈現和服務態度等標準考核工程師,實現優勝略汰,也讓用戶對服務提升有參與感。
最后,關鍵是對家電品類和清洗、維修流程等技術層面的專業力把控,這種把控不是隨便搞個線上下單或是交付流程就能走得通,必須要有線下多年的技術和行業深耕和沉淀。此項也是在家電維修行業做O2O商業模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