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小學生愛算數:植保無人機真的能賺錢嗎?》文章,很有意思,算出來結果是:虧錢!
筆者在跟很多農資經銷商交流時,他們都問到:我們要不要買植保飛機呢?筆者曰:暫時不要買!
植保無人機,對于經銷商來說,很可能是個大“坑”。
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1、無人機打藥,效果并不理想。
農藥利用率大致是30%樣子,這個利用率不及原始工農噴霧器,這個數據是有依據的,某些跨國公司很早前就對植保無人機進行了研究,最終,至今為止沒有國外公司參與飛防。不要以為人家洋鬼子傻,這么好揚名立萬、一統江湖的機會,不去抓住肯定是有原因滴!
2、農藥漂移問題,足以讓你傾家蕩產!
目前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全面禁止飛防,主要還是因為飛防帶來環境污染問題。某些農藥的漂移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關注,例如2,4-D的漂移超過十公里,飛防會給這樣的風險無限擴大,這樣的事故出現,賠償將是天文數字。
即便很多廠家推出了防漂移的助劑,但漂移問題并不能徹底解決,所以,強烈奉勸各位經銷商,沒有足夠掌控能力,不要去碰除草劑飛防!
3、經銷商“養”植保無人機成本高。
植保無人機配套成本較高,飛防手等都需要培訓,且培訓費用不菲,如果飛防手工作50天,你得養他一年,有些人講,能不能讓飛防手忙時搞飛防,閑時跑業務呢?想法是好的,實際是不可行的,業務最忙時候也正是最需要飛防作業的時候。而且,植保無人機的維修成本還是較高的,且故障出現率較高。
4、飛防天然缺陷與非質量糾紛。
近些年,水稻區二化螟爆發,如果采用飛防來防治,效果一定不佳,主要還是用水量不足,稻飛虱防治時候也會遇這樣問題。受厄爾尼諾氣候及品種影響,稻瘟病等局部嚴重,這些都應該歸咎于非質量因素,這些問題出現,并不是飛防能決定的,但最終一定還是得飛防組織者買單。
至于某些迫切加入飛防事業的經銷商,怎么才能保證略有賺頭呢?
小編獻上一計:去租吧,租飛機,南方水稻施藥時候,北方麥區的飛防組織沒事干了,跟這種飛防組織合作還是比較合適的,租飛機有啥好處呢?不用養飛防手,不用擔心摔機機,賺個差價。當然,某些經銷商有政府項目,或者需要飛防這個噱頭,買個植保機也無妨啦,只是有些機器報價6萬多,最低的報價2萬多,難怪很多飛防公司并不感冒飛防作業,只熱衷賣飛機了。
筆者對于植保無人機看法:植保機在日本等國是比較成熟的,只是人家飛防噴灑的是“顆粒”,且利用GPS系統進行了精確定位,拋灑誤差極小。隨著人力成本提高,必然催生植保無人機等新事物出現,植保無人機要成功,一定是各種智能技術結合應用,而不是停留在當前“噱頭”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