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和他的娃哈哈一直不缺少關注,而近期的焦點則來源于兩張榜單。
10 月 13 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 2016 年度《胡潤百富榜》,其中宗慶后家族以 1120 億元的財富排名第五,財富值較上一年度的 1350 億元,縮水 230 億。而此前的 8 月 26 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報告稱,娃哈哈 2015 年的營業收入為 494 億元,同比減少 226 億。
兩組數據似乎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娃哈哈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負增長。據企業戰略研究人士分析,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娃哈哈主業已經出現斷崖式下滑趨勢,且勢頭很難扭轉,宗慶后的多元化發展已經拖累到主業的增長,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應對,娃哈哈將面臨崩盤的風險。
記者就相關問題向娃哈哈對外聯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是截至記者發稿,娃哈哈方面未有回復。
止不住的 " 負增長 "
2010 年成為胡潤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雙榜首富,到 2012 年再度成為 " 雙榜首富 ",宗慶后似乎走完了其人生的巔峰時刻。2013 年被更年輕的王健林、馬云取代后," 下坡路 " 成為宗慶后和娃哈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8 月 26 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報告顯示,2015 年娃哈哈營業收入 494 億元,排名民營企業 500 強中的第 70 位,而 2014 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營收 720 億元、排名第 31 位。
娃哈哈方面對媒體表示,營收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宗慶后女兒宗馥莉掌管的宏勝集團的數據沒有并入集團業績,二是網絡謠言和產品升級帶來了負面影響。
資料顯示,宏勝集團曾入選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5 中國民營 500 強企業榜單》,排名 484 位,營收約 100 億元。
有接近娃哈哈的消息人士指出,宏勝集團的數據一直都是與娃哈哈集團分開的,與其營收減少并無關系,即便并入集團業績,也難以彌補其 " 負增長 " 帶來的業績下滑。
而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后在出席 2016 中國 500 強企業高峰論壇時也對外表示,世界經濟危機還遠遠沒有過去,甚至還可能繼續惡化,例如飲料行業以前都是每年 20% 以上的增長幅度,而近幾年增速卻降到了個位數,去年為 5.8%,今年上半年僅有 2.8%。" 盡管娃哈哈行業還是第一的,但也出現負增長。"
他認為,沒有創新就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但是不僅娃哈哈,飲料行業許多大企業的創新能力都在退步。" 盡管受到影響,但是總的來講,問題不是很大。不管怎么樣,關鍵是要把產品做好,企業管好。" 宗慶后說。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則告訴記者,娃哈哈的下滑趨勢明顯,且很難逆轉。他認為娃哈哈的品牌和產品老化,對飲料市場來說是致命傷,從宗慶后到高管和市場研發人員,都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局,再加上飲料行業的 " 寒冬 " 更使得娃哈哈雪上加霜。
記者查詢多家飲料生產企業 2016 年上半年業績發現,大多數陷入下滑的泥淖。康師傅飲品業務營收和凈利分別下降 14.4% 和 70.16%,統一飲料業務和可口可樂大陸市場營收也分別下滑 8.2% 和 4.6%。
"2016 年娃哈哈的營收至少還會下滑 30-40% 到 300 多億。" 朱丹蓬指出,娃哈哈近年缺乏成功的新產品,仍只靠 AD 鈣奶、營養快線、純凈水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業績也在下滑,頹勢難挽。
2012 年,娃哈哈曾大力度推出啟力進軍保健飲料市場,2013 年又將火力全部放在格瓦斯上面,2014 年則強勢推出富氧水,試圖突破產品創新的和老產品獨撐大局的格局,但是新品推廣一年后,紛紛歸于平淡,難言成功,公司產品格局也并未改寫。
不過宗慶后還是對外表示," 隨著飲料行業的不斷發展和產品種類的極大豐富,現在要搞產品創新確實比以前要困難,但我們始終堅持在產品創新上不斷投入。"
不斷的 " 多元化 " 試錯
早在 2010 年時,宗慶后就曾公開表示,要 " 再造一個娃哈哈 ",并曾將 2014 年的營收目標定為 1000 億元。如今,營收的持續下滑,宗慶后離他的千億營收夢想相去愈遠。
而近年來,為了實現其千億目標," 多元化 " 探索成為宗慶后繼 " 飲料大王 " 后的另一個標簽。宗慶后曾對記者表示,娃哈哈在飲料行業已經做大做強了,是一個龍頭企業,很難實現千億規模的目標,所以要通過多元化來實現。
所以他斥資 17 億元投資娃歐商場,定位于滿足中國中產階層消費趨勢,銷售知名度較低的歐洲品牌,甚至還計劃 5 年內在全國開設 100 家連鎖店。甚至一度要到澳大利亞開采鐵礦,放棄后又計劃在西澳大利亞建養牛場和奶粉廠。
此外,娃哈哈還試水了童裝、乳業、酒業,重金砸向商業零售等,以宗慶后的思路,是利用娃哈哈的品牌和過程積累的渠道優勢,嫁接新進入的產業方向上,快速實現合力,完成多元化布局和突圍。但是最終嘗試下來,多元化全部被打上了 " 失敗 " 的烙印。
最近,宗慶后 " 腦洞大開 ",要使娃哈哈這個 " 生產飲料的企業 " 升級成一個 " 生產飲料企業的企業 ",也就是向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
曾擔任宗慶后四年貼身營銷秘書、現任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副教授的羅建幸曾指出,娃哈哈原本強勢產品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新產品成功的概率也在下降," 這里邊有偶然更有必然,如果沒有多元化經營分散了宗慶后及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近年娃哈哈的飲料主業肯定會做得更好。"
有意思的是,記者自 2011 年全國兩會開始采訪宗慶后至今,每年關于宗慶后和娃哈哈的報道,有一句話是多年不曾改變過的:娃哈哈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而且有上百億元的存款。有營銷專家用宗慶后總結其與達能合作的話來總結其多元化擴張的邏輯:" 除了錢,什么都沒有。"
每次說到這句話,宗慶后都會很 " 自豪 ",而這或許也是他不斷的進行多元化試錯的底氣。宗慶后說:" 我們經濟實力比較強,資金雄厚,虧點無所謂,所以有問題就收手,繼續探索。" 他認為,大企業實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經得起失敗。
而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宗慶后仍一味的試錯一味的錯下去,市場留給他和娃哈哈的機會并不多了,而且娃哈哈已經被 " 旁逸斜出 " 的多元化業務刻畫的面目斑駁。雖然他一直強調,對娃哈哈來說,未來飲料行業依然是主業,多元化的領域是個補充。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曾尖銳的指出,娃哈哈并沒有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宗慶后的多元化基本上都是異想天開,而宗慶后本人就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宗慶后曾說," 公司有人在做(市場調研),但最終決策還是靠我的直覺,調研機構不一定對。"
如此,也可以看出,宗慶后對公司的控制力度非常強。有娃哈哈原內部人士透露,也正是宗慶后一貫親力親為的性格導致娃哈哈缺乏人才優勢,就連他的女兒、" 接班人 " 宗馥莉至今仍無法進入娃哈哈的核心管理層。這也導致 71 歲的宗慶后,依然奮戰在一線,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在多元化探索的道路上屢敗屢戰,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