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經理人的基礎,也是命門。為什么越是進入前拍胸脯的老板越不可信?為什么老板會把CEO當秘書用?為什么老板一再插手,你必須以辭職相搏?
8月21日,里約奧運會收官之際,中國女排時隔三屆奧運并在不被看好情況下再奪金牌。一時間女排精神再次廣受追捧,而更被追捧的是主教練郎平。
郎平為什么被追捧?本質上不是因為她作為運動員時如何輝煌,也不是她作為中外主教練達到了什么高度,而是在她2013年4月份前后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后的一些幕后故事。
要到權力并捍衛權力!
這些故事的核心集中在兩點:一是在中國排管中心領導邀請她擔任主教練過程中,郎平堅持要求作為主教練的絕對權力,否則就不接。經過反反復復多次溝通,郎平要到了主教練作為CEO應有的權力。二十在擔任主教練后上級忍不住插手時,郎平嚴詞拒絕,以辭職相威脅,排管中心才死心,不再插手。從此,郎平才能集中全部精力,用自己的方法來訓練和管理女排,于是有了再奪金牌的輝煌,也為56歲郎平的職業生涯增添了靚麗的一抹彩虹。
這雖是體育界的故事,但其實也反映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現實。
在治理機制沒有完善之前,權力的擁有者老板(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恩恩怨怨,大多都來自權責不清、治理機制不完善。就像排管中心與郎平的故事,假若排管中心擁有權力插手女排得不到制止,就會影響到日常的訓練管理。等打了敗仗,CEO就會抱怨老板插手,老板又說CEO無能,一筆糊涂賬。
其實,我做了13年的高端獵頭工作,接觸了大量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和民企老板,深有體會:老板一方面渴望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加盟,可好不容易請進一位老總,老板和家族成員又三不放:不放心、不放權、不放手。結果,花高薪請來的職業經理人,在磕磕絆絆中,啥也干不成,最后在糾結抱怨憤滿中離開,然后到市場江湖中傳播企業的負面故事。
那么作為職業經理人,如何像郎平一樣要到自己應有的充分權力,進入后又如何排除老板的隨意插手干擾呢?
進入前如何看懂民企?
為什么越拍胸脯越麻煩?
作為規范化的大企業都有一套的授權系統,非常明晰,但對絕大多數成長期的企業(尤其家族企業)來講,權責系統通常模糊混沌,制度和情感混為一談。但越是這樣的企業,老板請職業經理人進來前,越是跟你拍胸脯,采用的還是談生意虛虛實實那一套。老板習慣于這樣,但忘記了這不是一單一錘子買賣的生意,而是請職業經理人,是鮮活的、有能量的、有影響力的人才引進,進入后還需要長期磨合、相互融入。
最近我接觸一位老板,生意做得不錯,做人很真誠,做事也很用心。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僅房地產板塊已經有20多個項目。因此老板根本忙不過來了,事情多而復雜的程度遠遠超越其本人和家族成員、元老能承受和把控的范圍。于是想請職業經理人。經過初步溝通,發現老板對職業經理人的要求簡直就是全能的神才具備的!而授權體系采用的方式竟然是董事長-CEO-執行總裁,而執行總裁就是他胞弟,而且直接管理著業務最核心的業務。老板自己,又是從小生意一步步做起來,凡事必親力親為,小到一塊瓷磚怎么貼,一條水泥縫怎么勾,是最一線的工兵,而且自認為自己做得最好。現在卻要請一位CEO夾在中間完成CEO使命,讓企業走上正規化發展之路,不止需要CEO的洪荒之力,而是神助之力了。
為什么“一拍即合”很可怕?
很多職業經理人,對這處于種階段的企業處于模糊認識,不知道和老板要溝通什么、不知道怎么和老板溝通,如果沒有第三方專業的獵頭顧問做專業對接,兩人必然是一拍即合,被老板的真誠所感動,不顧自己的能力模型是否勝任和匹配。同時,老板也是一頭霧水,被經理人過往的大企業經歷光環所吸引,一味要勾經理人進來。于是兩人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專撿好的、愉快舒服的內容溝通,丑話一句不提,生怕錯過了這樁美好的婚姻,關于權責利啥也不談。
為什么老板把CEO當秘書用?
其實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明說是請職業經理人過來做CEO、總裁、執行總裁等,其實進入后,也不知道怎么用。經理人很快會發現,自己被老板當做了大秘書來用,什么上傳下達、文字處理、安排事務、公務接待、陪喝酒等,責任給了一堆,但權力毛也沒有!財務審批權、人事的安排權、事情的決策權,統統是零!你說這個CEO調動誰來做事?如何做事?只有自己靠最原始的體力、精力、專業知識、經驗、資源來破解組織內部的復雜關系問題,這問題遠遠超越了CEO的范疇,比如: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利益分配,乃至情人之間的關系等等。這時,職業經理人會困惑:企業怎么是這樣干活的?其實很多民營企業根本沒有進化升級到做企業的級別,職業經理人對此現實要有清醒認識。
進入前如何要到權力?
先讓老板對入職有個概念
作為職業經理人CEO,進入企業前應初步明確自己的責權利,要干什么事,怎么干,時間進度表是什么,資源安排有哪些?至少你的追問讓老板過過腦子,對大致的路子要清楚有概念。大多民營老板總不切實際地認為找個牛叉的CEO,兩三個月就建成了組織系統,因為老板沒有概念,不知道企業變革需要多大阻力,更不知道這阻力主要是來自于老板本人。經過你與老板的大致溝通,也可驗證一下,老板升級企業管理是真還是假,愿不愿意動真格。不少老板只是最簡單的生意人,并且以能賺錢自居,嘲笑經理人的系統經營管控理念,請經理人來只想聘用經理人建系統的好處,多賺錢、賺大錢,沒有想到建立經營管控需要花費時間成本,以及首先約束的是老板四隨:隨意、隨性、隨心、隨便。
權力方案要有備忘錄
有些老板往往在經理人進入前,滿口答應經理人的一切要求。如果是這樣,你千萬別天真,還是通過細致深談來摸摸老板的底,至少給老板一個概念和大致方案,比如明確自己接收權力的順序及時間表,比如:先接基礎的權力,職務,座位排序,參加什么會議,在什么場合可以講話,要做什么事情,時間安排是什么,多長時間后或干到什么程度接什么權力等等,大致有個安排。對這些權責利,最好有個備忘錄。當然如果你擔心老板會認為自己太較真的話,最好讓第三方比如專業的獵頭顧問幫助起草。畢竟自己賣自己很多事情不好意思提出。很多情況下,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源也會幫起草一份這樣的備忘錄,但內部人遇到沖突時往往會失去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總監也會離職。
進入后如何落實權力?
進入后如何辦?進入前你是人才,進入后你就是員工,組織有很多明規則和潛規則。無論是如何規則,進入后得干事,得深入下來,蹲下身來,用心干事,一步步來,通過知情、做事,把自己的權力落到實處。千萬不要飄著,更不要拿進入前與老板的溝通備忘條款作為尚方寶劍來壓大家,因為進入前的溝通只是你與老板的溝通,員工不清楚,老板的家族成員也不清楚。所以進入后,你沒有必要把與老板溝通的內容第一時間告訴大家,老板也不會傻到這么做。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通過具體的做事,把老板授予的權力落到具體的日常工作中。通過一件件具體的事把自己的權力鞏固下來;通過專業地做事,把自己的權力鞏固下來;通過帶領大家打勝仗,把自己的權威樹立起來。如果你以為老板口頭上或紙面上寫明你的權力,你就擁有了這些權力,那只能說明你太書生意氣,不適合做CEO。真正的權力除了老板和董事會的授權外,根本還是自己打拼落實下來的。這就是成長型的民營企業的現實。
而在鞏固權力和樹權威的過程中,常會遭遇以下問題:老板插手;下屬越級匯報。
老板主動插手怎么辦?
老板總是喜歡插手,主要原因是:一是老板長期養成的習慣愛一竿子捅到底;二是看不慣別人做事的方式,總認為自己做事的方式最好;三是不放心,過不了信息關,總想通過插手了解些信息。
作為職業經理人如何應對?老板一旦插手,應主動與老板溝通,注意溝通方式給老板留有面子:自己是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老板插手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并告誡老板:到此為止,不要插手了。如果老板第二次再插手,就應態度堅決,須以辭職來作為談判籌碼,或以自己把此項工作交由老板做,自己不做了。否則老板還有第三次、第四次,搞得你無法推進下面的工作。
當然,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積極主動溝通。盡管老板授權你的責權了,但還是主動與老板溝通,尤其在重要事情方面與老板溝通,形成方案,讓老板認可或知曉方案,老板心里有底。做事的過程中,關鍵的時間、節點,還是要讓老板認可你的過程,及過程中節點轉換的思考和再決策的過程。做完事以后,也要與老板溝通,讓老板認可你的結果,不但是業績擺在那里,還要做評述。因為同樣一件事,一萬個人會有一萬個看法和評述。所以,做完一件事情,一定要主動與老板溝通。在成長型民企做經理人,積極主動與老板溝通,是必修課。
下屬越級匯報怎么辦?
下級越級與你的老板溝通怎么辦?老板的家族成員、元老重臣故舊,習慣了與老板匯報工作,陡然你插了進來,橫在了他們與老板之間,他們肯定心里不舒服,讓他們愉快地向你匯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人之常情。尤其你進入初期,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越過你向老板匯報,老板順其自然地就聽了他們的匯報,替你做了決策。但你做了CEO,做了他們的領導,必須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不然就等于下屬插你的手。換個角度看,就是老板被動插你的手。這一插手,你作為CEO,必有的知情權就被剝奪了,這是空降職業經理人最基本的權力。但如果就此發火,給下屬難堪,下屬自然不高興,甚至可能到老板哪里添油加醋地報告你的是非去了,反而更麻煩。那怎么辦呢?
兩頭做工作。首先向上做工作,和老板溝通:“過去他們向你匯報習慣了,可以理解,但為大局長遠工作著想,請老板您做兩個工作:第一當眾宣布,我分管工作,并明確匯報路線;第二,下屬如果越級向您匯報工作,請叫我來一起聽聽。”如果老板做到了這兩點,下屬保證不再越級匯報了。其次向下做工作,主動詢問下屬有哪些工作需要幫助的,下屬如果比較難為情,或自己由于信息不對稱,剛接手工作,不熟悉,就主動和下屬溝通分析,然后和下屬一起到老板那里匯報工作。經過這一次,你就全部掌握了信息,就為主動決策提供了信息基礎。只要你真心幫助下屬,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下屬工作,下屬會認可你的;遇到自己不懂的,真誠請教下屬,下屬會真心喜歡上你;你由于信息不對稱,把握不準的,就與下屬一道主動找老板匯報,下屬也樂意。這一招非常有效。
如果有人還是背著你偷偷向老板匯報正常工作內容,那你就得單獨找老板談,是否讓那位下屬今后單獨向老板匯報。老板一般是不會同意的,肯定是明確向你匯報的,這樣就不會出現被動越級了。當然也會有非常隱秘的事情,老板安排你的下屬做你不需要知情的事情,這事會有,也是偶爾為之,不是常態。你也不必計較。
經理人權力失控怎么辦?
反過來,對老板來說,如對經理人不監督到位,必然出事。不要相信自覺。
監督松緊適度
現實中,老板們很多是從最基礎的生意做起來,江湖俠義味重,看了優秀的職業職業經理人,就過度興奮,就授權過度,完全放松監管。有一位老板,聘請了一位大咖級經理人,非常強勢,老板完全信得過,把全部權力放給空降CEO。我建議他,應該把審計中心歸老板自己管轄,老板說沒事,放心讓CEO干。結果第四個年頭干出事了,不僅無法收拾,甚至想收回監管權也很難了。這就是授權過度,不要相信自覺,要靠治理機制,一定要有監督機制,分權機制。既要充分授權,又要防止授權過度。權力一定要有監督,任何權力一旦失去了監督,出事都是早晚的。
謹防監督時間窗口
老板關于對權力的監督還存在一個常見問題,就是經理人剛進入時,監督很嚴——其實經理人剛空降來,人生地不熟,還處于弱勢地位,一百雙眼睛盯著,即使他想犯錯誤,也沒有機會——然而,等在企業混了兩三年后,混熟了,大家都了解信任了,具備了犯錯誤的條件和土壤了,老板反而不再嚴格監督了。這就搞反了,正確的做法是對新來的人,組織監督適當放松,讓其放開手腳干。等大家彼此熟悉了,則應該加強監督,嚴格按流程制度辦事。這樣大家都避免犯錯誤。
此外,很多民營老板誤把安插親信眼線克格勃、聽小報告作為監督機制,實在太低級幼稚了。監督機制就是通過技術防范、流程優化,確保經理人不能犯錯誤;嚴格制度設計,經理人不敢犯錯誤;通加強文化建設,讓經理人不想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