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有事找政府”。目前,“12345”市長服務熱線已在聊城家喻戶曉。那么,你知道“市長熱線”一天接多少個電話嗎?接到百姓的電話后,“市長熱線”又是怎樣處理的?
26日上午,聊城市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閘口路口宣傳,并與市民面對面溝通交流,聽民意解民憂。記者針對“市長熱線”背后故事進行了探尋。
電話量每天增加200多
“有些群眾認為‘市長熱線’就是市長接聽電話,其實這是個誤解。‘市長熱線’主要是受市長委托,代表市政府受理、承辦、轉辦各類群眾來電。” 聊城市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副主任楊潔在現場說,“市長熱線”包括一級中心(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二級平臺(縣市區、市政府組成部門)和三級網絡單位(鄉鎮、縣直部門)。目前,全市8個縣(市、區)、3個市屬開發區和36個市直有關部門都設有二級平臺,三級網絡單位有590多個。
據楊潔介紹,目前,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設有59個電話坐席,40名話務員輪流值班。“白天電話高峰期,有23名話務員值班接電話,晚上4名話務員接電話,24小時均有人值守。”
除了“12345”電話受理平臺外,“市長熱線”還開通了手機短信、網上受理平臺。“現在,‘市長熱線’電話接通率實現了100%,往年那種因人手少、設備陳舊,老百姓打電話打不進來的現象不存在了。”
渠道暢通了,電話量也增加了。據介紹,目前,“市長熱線”每天接電話量都在1500多個,比去年平均每天增加200多個。
“這說明,‘市長熱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了。另外,自從實行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一把手’接聽‘市長熱線’后,各級部門對老百姓的投訴電話更加重視了,處理更加積極了。老百姓感覺打‘市長熱線’管事,才愿意打電話。最后,老百姓的維權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對于電話量增加的原因,楊潔這樣分析說。
“市長熱線”電話這樣辦理
“群眾來電直接呼入受理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分類處理,能當場解答的當場解答;需要職能部門處理的,形成承辦單通過專網進行轉交;重要來電形成報批單,報市政府領導批示后,轉有關單位處理。”楊潔介紹“市長熱線”工作流程時說,話務員都備有知識庫,有100多條、250萬字,內容包括常用的政策法規、規章制度和部門反饋信息等。
“對于一些咨詢性的電話,話務員只要在電腦中輸入關鍵詞,相關信息便會調出來,可做到現場答復,現場辦結,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楊潔說,對于需要部門辦理事項及時轉交各縣(市區)、市直部門二級平臺,再由各二級平臺轉交各具體承辦部門和單位。
按照要求,對于一般事項辦理時限為3-5個工作日,復雜來電7個工作日以內回復。受理中心接到部門的回復后,向來電人通報處理結果,征求來電人意見。對來電人提出合理質疑的,退回承辦單位重新辦理,直至問題得到圓滿處理。
為及時辦理百姓投訴電話,“市長熱線”實行督辦升級制度,針對反映事項落實難度進行分級,分別采取電話督辦、書面督辦、現場督辦、會議督辦等多種督辦方式,督促群眾來電落實。
電話量農村問題占六成
在大量的來電當中,農村問題大約占六成,并且不同季節,電話的熱點內容也不盡相同。“春灌、小麥直補、土地承包、低保、宅基地等都是農村的熱點問題。”楊潔說,聊城城區市民反映的問題多集中在建設、城管、交通、衛生、社保等領域。
“目前,群眾來電的辦結率和滿意率都在穩步提升。”楊潔說,對群眾滿意度的評價既包括對結果的滿意,也包括對服務過程的滿意。
他舉例說,有的村民反映某條公路難走,要求政府修復。由于道路修建一般需要提前規劃,需要有扶持資金或配套資金,不可能說修就修。“對于這條路有無修復的規劃,何時修復,只要相關部門及時作出解釋,讓老百姓心里清楚明白,他們對政府部門的服務過程也是滿意的。”
楊潔表示,下一步,“市長熱線”對群眾來電要加快轉辦速度,對形成的承辦單要在第一時間轉到二級平臺和網絡單位,同時嚴格督查辦理效果,做到快轉、快辦,切實讓“市長熱線”成為搭建市民與政府之間相互交流、溝通、下情上達的平臺,成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