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袁輝
智能機器人既是未來方向,又是上海的優勢產業,需結合上海地域特色打造完整生態環境
在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創新”被置于重要位置。作為中國經濟創新發展前沿陣地的上海,從去年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到2016年新年第一天就召開民營企業代表座談會,無不彰顯出市政府為企業最大限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科技創新的努力和決心。
作為上海重點扶持的創新企業,15年來小i機器人就做了“機器人”這一件事。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我曾說過:“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不會選擇走機器人這條路。”這話不是矯情,機器人行業技術門檻高、產業鏈條長、創造成熟應用模式復雜,沒有在其中歷練過的人,根本無法真切感受。
2016年十大技術趨勢中,智能機器占了3個,未來五到十年,機器人將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從應用看,機器人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機器人,一類是服務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們的技術、產業水平還明顯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但在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尤其是在中文領域,我們的技術完全原始創新,中國完全有可能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潮流。
為什么這么說?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與全球同步; 就本地化來說,中國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就產業化實現而言,智能機器人的服務應用已覆蓋各個領域,智能人機交互的場景時時出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
智能機器人既是未來方向,又是上海的優勢產業。如何保持這種優勢,讓全世界看到智能機器人的“中國水平”?這不是靠一家企業就能完成,需要結合上海地域特色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上海企業普遍比較務實,這是優點,但有時候太務實就會缺乏冒險精神,而創新往往跟冒險密不可分。對于機器人產業來說,現在走出的任何一步都在創新,在冒險。
在現階段,我認為營造一種寬松包容的人文環境,激發企業和人才的創新潛能,來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