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于今日在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
準大學生徐玉玉被騙后猝死詐騙團伙通過網絡購買學生信息
2016年8月,山東臨沂的準大學生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聲稱有一筆2600元助學金要發放給她。在這通陌生電話之前,徐玉玉曾接到過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所以當時他們并沒有懷疑這則陌生電話的真偽。后來詐騙團伙用教育部的名義先后騙走徐玉玉9900元學費,徐玉玉在報警回家的路上猝死,引發全社會關注。
據悉本次涉案的詐騙團伙共計7人,其中4人直接參與“徐玉玉被騙案”。他們通過騰訊QQ和支付寶等網絡途徑非法獲取山東省考生信息十萬余條,其中包括徐玉玉的個人信息,并通過冒充公檢法部門的手段進行詐騙。除徐玉玉外,山東福建等地多名高考生也被騙。詐騙團伙前后騙取金額56萬余元,撥出詐騙電話次數共計2.3萬余次,并直接造成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死亡。
官方重拳打擊電信詐騙電話邦保護用戶通話安全
一系列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曝光引發社會關注,官方也出重拳打擊犯罪。201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通告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后到賬。
同時,由工信部指導成立的中國可信號碼數據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也把教育部及各高校熱線電話收錄進中心建立的官方可信的基礎號碼信息數據庫,并在移動端進行展示提醒,把真實的高校電話與一般陌生號碼進行了有效區分,從而避免詐騙團伙冒充教育部和高校欺騙學生。
(中心收錄展示的高校電話)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的獨家運營方電話邦也一直致力于打擊電信詐騙,并實現了運營商、手機廠商、安全軟件等各方力量的團結,為用戶識別陌生號碼,由此一來,用戶在接打陌生電話的時候就能提前知曉對方的身份,是“騷擾電話”、“疑似詐騙”還是真實的企業電話都會一目了然,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凈化通話環境。
(左圖為疑似詐騙識別、右圖為真實企業識別)
據電話邦2017年第一季度數據分析報告顯示,“疑似詐騙”的標記占比有大幅度下降,從24.2%下降到14%,詐騙電話呼出絕對數量減少了1653萬余次,這是社會各方集體努力的結果。但詐騙電話總量仍然不容樂觀,仍然需要社會各方繼續努力。
同時也要再次提醒廣大用戶,目前個人信息泄露形勢仍然嚴峻,所以一定要對陌生電話保持警惕,尤其涉及金錢財務的電話,在接打電話時請務必注意電話邦的識別提醒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