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灼手可熱的技術概念和新一輪投資熱點,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特別是隨著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相繼印發,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混改下的上海聯通歷經4個月攻堅克難,日前成功向某金融保險類客戶交付AI在線語音質檢項目,拿下聯通人工智能應用第一單,助力傳統呼叫中心華麗轉型。此舉不僅創造出每年近千萬的收入,更標志著中國聯通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形成了產品能力,具備了對外輸出能力的基礎。
該保險公司與上海聯通有著長達十年的呼叫中心服務合作。到今天,企業轉型發展、用戶不斷增長的體驗需求,都對呼叫中心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方自2017年下半年起,便開始醞釀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在線質檢功能的設想。最終,上海聯通基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成果、結合互聯網伙伴的相關能力,將之真正落地。該項目也成為保險行業首個投入商用的人工智能型電銷座席,居于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的領先位置。
上海聯通相關人士介紹,該保險公司希望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人工抽檢覆蓋率低、人力成本高、分析結果差;傳統客服工作強度大、話術單一、無針對性、服務水平難以提升;傳統營銷無法深入挖掘客戶需求、無法獲取呼叫過程中用戶行為、精準營銷模式比較單一。上海聯通通過將人工坐席的非結構化的實時語音轉化為結構化文本,利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為客戶質檢、營銷輔助、挖掘商機、規范內部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該項目的核心能力與創新點在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和智能機器人。其中,語音識別基于非特定人的、連續自然語音的識別,實現通話內容自動轉寫成文字,為客戶建立特定場景的專有語言模型;自然語言理解提供多語言分詞、詞性標注、情感分析等功能,以解析用戶表達的意圖,并打造行業客戶專屬知識庫,實現智能對話分析服務;智能機器人模擬自然人對話式的服務,通過文本進行交互的技術,實現人機交互,讓客戶基于業務知識庫快速構建自己的對話機器人。
同時,上海聯通在項目中聚合了各類保險電銷應用場景。例如在實時質檢場景下,通過語音轉文本、語義理解等技術實現全量語音分析,根據客服質檢標準中語音、語言類規范等預設標準,自動篩選出違規錄音提交質檢員分析,在銷售環節中,對禁止說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提示;電話回訪場景下,以機器人代替人工勞動,根據回訪業務問題預制多輪回答,客服主動發問收集客戶反饋,根據不同客戶反饋完成流程跳轉,全流程監督檢測智能客服服務;決策分析場景下,通過大量通話數據挖掘、分析,洞悉服務環節存在問題、用戶需求、行業動向等重要信息,分析結果營銷目標用戶提取,極大地提升營銷精準度。
據透露,面向未來,上海聯通將在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歷史新機遇下,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在各個垂直行業的深化應用,助力傳統行業升級轉型,以實際行動響應集團公司打造“五新聯通”的號召,為聯通培育新興動能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