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新媒體平臺“國資小新”在其微信公眾賬號開通五年之際,正式在微信端推出智能服務機器人程序,上線測試試運行,正式開啟“國資小新”智能化服務的新階段。一家中央部委的政務新媒體,為何要上線智能機器人服務程序呢?
聚焦粉絲需求智能化成政務新媒體建設突破口
用戶在哪里,政務新媒體服務就到哪里。幾年來,“國資小新”立足粉絲需求,走網上群眾路線,不斷推進政務新媒體融合發展,先后入駐了微博、微信、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客戶端、B站、抖音、快手、大魚號、企鵝號、百家號等18個新媒體平臺,以責任贏信任,以服務促發展,為1000多萬粉絲提供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在線互動等政務服務,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網紅IP。
在運營平臺多元化、粉絲需求多樣化的趨勢下,政務新媒體普遍面臨著人手少、任務重等難題。從2016年起,“國資小新”探索智能化服務的路徑,和圖靈機器人等專業團隊合作,研發智能服務程序。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國資小新”團隊負責人閆永介紹,“國資小新”雖然起步晚,但是始終堅持“為粉絲創造價值”的價值觀,持續創新,著力滿足粉絲不斷變化的差異化需求,開展人格化傳播和智能化服務,努力為粉絲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有價值的服務。
據介紹,國資小新”政務新媒體的智能化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微信平臺的在線智能搜索回復、實時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第二步,利用人機對話技術打造“國資小新”虛擬線上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增強互動服務功能;第三步,發揮內容優勢嘗試機器人寫作,整合央企相關服務。目前上線測試的部分功能主要就是“聊天機器人”,主要為公眾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廣大粉絲可以在微信平臺向“國資小新”智能機器人實時提問咨詢,經過后臺數據庫搜索,迅速獲得國資國企領域最權威的政策解讀和最及時的政務信息服務。
國資委新聞中心積極整合相關資源,匯集了國企國資知識庫和國企改革發展熱點問題、央企人事調整、央企招聘等上萬條信息,建立了一個分類管理的“國資小新”信息服務數據庫,初步實現在線智能搜索回復,并利用人機對話技術,進一步增強互動和服務。此外,除了24小時“陪聊”,智能機器人還擁有超過30項實用技能,可以實現查天氣、查快遞、百科問答等便捷服務,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我們上線機器人服務,就是想在運營值班人員夜間休息的時候,還能為千萬粉絲提供全天候、全時空的服務。”閆永告訴記者。
創新驅動發展“國資小新”總有新玩法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技術,正在不斷催生新的內容生產方式、開拓新的傳播渠道和服務空間。剛剛上線的“國資小新”智能服務機器人正是順應新趨勢的產物。這款機器人可實現語音和表情識別,支持文字、圖文、視頻、語音等多種模式互動;具備用戶記憶能力,能夠根據上下文語境做出判斷,使聊天更加連貫;配備有情感識別引擎,可以自動識別用戶情緒并做出響應,使聊天體驗更加人性化;可以自動過濾不良信息,營造綠色健康的對話環境。
“國資小新”的“新”,不僅僅是內容創新、渠道創新,更是在立意上創新,闖出了一條與公眾溝通的“走心之路”和“走心之路”。幾年來,“國資小新”實現了諸多“首創”:在中央部委中第一個推出新媒體卡通形象,第一個創建企業新媒體聯動矩陣,第一個打造自己的網絡文體“小新體”,第一個在高校設立新媒體獎學金,發行了中國第一套新媒體卡通題材郵票,第一個推出新媒體主題歌曲《小新之歌》,建成第一個卡通雕塑……如今,“國資小新”正在全球征集央企卡通大電影劇本,籌劃拍攝第一部以央企卡通為原型的卡通電影。“國資小新”創新的運營之道,并被業界稱為“國資小新現象”。
清華大學沈陽教授說:“國資小新機器人上線測試運行,標志著國內的黨政新媒體內容生產進入智能化的新階段。要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必須不斷創新,而運營的創新源自觀念的革新。今天,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信息網絡、社交網絡、價值網絡和智能網絡四萬合一的時代,需要不斷去探索新的新媒體運營模式,包括新手段和新工具。國資小新的這種探索具有非常高的價值性和標桿性,希望各部委能夠不斷跟進,做好信息公開、正面傳播和輿論回應。當然,我們對于新生事物也要有足夠的容錯的態度,在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包容開放,要支持鼓勵。”
中國傳媒大學郎勁松教授說:敢吃螃蟹、勇于突破、善于創新一直是“國資小新”的運營之策和成功之道。不斷地創新技術和方法是新媒體運營的關鍵一招。同時我們也看到,政務信息更加公開、政府服務更加智能化是發展方向,它將更有效地滿足公眾需求。期待政府部門的新媒體平臺能更快更多地加入到智能化服務的行列中來。
需要指出的是,“國資小新”智能服務機器人雖然已經上線,但目前仍處于試運行階段。記者注意到,這款基于自然語言技術的智能機器人,需要通過與粉絲的聊天,不斷積累統計數據、持續了解用戶需求、學習垂直領域知識,逐漸形成一個聰慧的“超級大腦”。“國資小新”值班主編龔政告訴記者:“創新就要有容錯機制。國資小新還是一個成長中的學生,期待在測試期間粉絲朋友多提寶貴意見,共同培養國資小新機器人健康成長、為更多的人服務。”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就像每個人需要不斷學習一樣,“國資小新”智能機器人也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支持。
“國資小新”團隊的初心就是邀請公眾一起參與國資監督與管理,一起推動國企改革與發展,一起通過互動讓“國資小新”機器人更加聰慧,成為與千萬粉絲共同成長的超級IP,不斷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