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等13個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自2018年7月起開展專項行動,為期一年半,重點整治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
《方案》指出,要綜合采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多種手段,重點對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進行整治,規范通信資源管理,加強源頭治理,打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合力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實現商業營銷類電話規范撥打、惡意騷擾和違法犯罪類電話明顯減少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確提出,各部門在整治騷擾電話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對整治該問題提出有可執行的方案。
政府、企業多方配合
《方案》顯示,在專項行動方案中,工信部牽頭,組織運營商、呼叫中心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加強語音通信業務和資源管理,防范電話擾民。
運營商、呼叫中心、互聯網企業負責的工作各有側重。
運營商方面,一是需要加強語音線路和碼號資源管理,嚴格語音線路和“95”“96”“400”等碼號資源的用戶資質審查和使用行為。
二是,加強電話用戶合同約束。同時要求提升騷擾電話的攔截能力,增強騷擾電話提醒、預警能力,以及對騷擾短話的綜合管控能力。
呼叫中心方面,要求規范營銷外呼業務,對經營資質、自營和外包業務進行全面規范,開展商業營銷外呼的,應當征得用戶同意,建立用戶白名單并留存相關依據資料,規范外呼時段、行為等,不得對用戶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用戶明確表示拒絕后,不得繼續向其發起呼叫。
互聯網公司方面,要求全面清理各類騷擾軟件,各互聯網企業要全面清理網上“呼死你”等騷擾軟件和設備信息,切斷相關軟硬件推廣、銷售和使用渠道。
對制度建設方面,方案對13個部委均提出要求,要求工信部、教育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9個部委研究行業內電話營銷管理規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牽頭,將違規企業向社會公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于涉騷擾電話相關案件給予法律指導,司法部配合各相關部門,推動完善相關法律規定。
整治重點行業營銷行為
此次轉向行動方案,比較有可行性的是,明確由各相關主管部門牽頭,加強各行業商業營銷規范管理。
比如,明確提出嚴格規范金融類電話營銷行為。由銀保監會、證監會分工加強對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規范貸款、理財、信用卡、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等業務的電話營銷行為。
對嚴格規范售房租房電話營銷行為方面,方案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和房地產經紀人員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中介機構備案制度,嚴格規范電話營銷行為。
在醫療方面,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依職責分工負責,加強醫療機構和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依法執業(經營)監管,特別是加強對涉嫌違法違規開展電話營銷的醫療機構、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規范母嬰保健、醫療美容等醫療行為以及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打擊無證行醫、非法醫療美容和違法違規生產經營保健食品。
在人力資源服務、旅游等行業,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加強對人力資源服務、旅游等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的事中事后監管,配合相關部門健全完善商業信息發布管理制度,嚴格規范電話營銷行為。
方案還提出由公安部牽頭,集中偵破一批利用電話實施詐騙、敲詐勒索、虛假廣告宣傳等違法犯罪案件。打擊各行政機關和電信、金融、醫療、教育、物業、物流、寄遞等重點單位工作人員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
上半年用戶舉報騷擾電話超1億次
近日,騰訊手機管家攜手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移動安全實驗室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騷擾詐騙電話及短信雖為近年來同比最低,但出現次數仍然頻繁,整體基數較大,屬于移動端四大風險之一。其余三大風險分別為木馬病毒、風險WiFi和欺詐網址。
2018年上半年,騰訊手機管家共收到用戶舉報騷擾電話近1.43億次,較去年同時期下降39.23%。其中詐騙電話近2970.52萬次,同比下降16.55%。
具體看,在用戶標記的近1.43億次騷擾電話中,普通騷擾電話、詐騙電話、廣告推銷、房產中介和保險理財是最為常見的類型。
其中,普通騷擾電話占比52.41%,排名第一,其不分時段、高頻率的呼叫,尤其是“響一聲”,令用戶不勝其擾。
詐騙電話緊隨其后,占比20.80%。需要注意的是,不法分子通常以轉賬到安全賬戶、冒充領導、索要驗證碼、我犯法了和網絡訂單有問題等為由,誘騙用戶進行轉賬。
廣告推銷在騷擾電話中也占據不小比例,占比18.74%,排名第三。
再次是房產中介和保險理財等其他騷擾電話,雖占比不大,但對用戶生活造成困擾,遭到較多詬病。
分地區看,今年上半年,用戶舉報騷擾和詐騙電話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占比分別為8.75%和9.30%。北京和廣州則是騷擾、詐騙電話用戶舉報數最多的城市。其他上榜城市也多為省會城市或經濟發達城市,如西安、上海、武漢和重慶等。
騷擾電話整治影響幾何?
今年7月,央視網曾報道這樣一個場景,在房產銷售公司,數十位電銷人員每人面前一臺電腦,戴著耳機不停地在通話,卻并沒有看到他們用座機或者手機進行撥號。央視網評論稱,中介服務機構漫天撒網打電話拉客,是一種行走在灰色地帶的營銷模式,這種不請自來的騷擾電話已經成為社會公害。
不過,針對撥打電話以推銷樓盤為目地的騷擾電話已有地方中介先行承諾。今年5月31日,寧波市74家房產中介機構向社會公開做出6條承諾,其中即包括不撥打以銷售房屋為目的的騷擾電話。
此次專項行動中,明確規定將嚴格規范售房租房電話營銷行為。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和房地產經紀人員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中介機構備案制度,嚴格規范電話營銷行為。
對此,多家房產中介人員告訴記者,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的出臺對行業肯定有影響,但普遍認為影響不大。
“直接電話營銷買賣房產的確存在,但成交比例不高,沒有多少人是因為接電話就買房的,這屬于大海撈針。不過,大部分中介過去的確有用這種營銷方式的習慣,這種監管對市場來說有良性影響。”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記者表示。
此外,記者注意到,部分投資者也比較關注此次整治對A股公司的影響。
不過,尚未發現涉及與此次整治相關的公司。昨日,有投資者詢問夢網集團,整治行動對公司有無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夢網集團今日回復稱:“此次由十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重點是對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進行整治,與我公司業務不存在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