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截止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1日24:00,天貓“雙11”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同比去年(1682億元)增長約27%!
繼雙十一“買買買”之后,
你們都是參與過2135億大項目的人了~
話說,化妝品、包包、家用電器...你貢獻了多少?
買爽了,逛夠了,
剩下就是坐等收快遞啦啦啦!!!
截止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1日23點,天貓雙十一物流訂單突破10億。10億的物流量相當于中國2006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也相當于美國20天的包裹量、英國4個月的包裹量。
那么,問題來了
問題一:請問你還有多少份快遞還在路上,沒有回來?
出一個考題,如果這些包裹通過200多萬名快遞員送達消費者手中,以日均工作12小時計算,每位快遞員平均多少分鐘就要送出一個包裹?
插一話題,前兩天被一小姐姐戲弄,
問:3萬X4萬等于多少萬?
我說:12萬,
然而,數學不好的我已經哭暈廁所...
急急急!雙十一之后還有80個快遞在路上,快遞員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據我們渠道部拓展的一個快遞網點,了解到:在中、東部的各大城市,送一個包裹留給快遞員的時間平均不到5分鐘。一般快遞員,一天要打200多個電話,每個快遞都得電話聯系。一般送一個快遞通常他們只有5分鐘送貨時間,15秒左右電話聯系時間,就必須得趕往另一個送貨地點,不然一天就完成不了送貨量。
一快遞員向我們吐槽說:我們做快遞的,已經“拼命十三郎”般12小時盡力送貨了,但是一天還是送不了多少貨。我們需要一個一個快遞挨個打電話聯系,聯系完還得等貨主拿了快遞,或者按約定地點存放,才能完成送貨。一個月還總會因為丟貨,或者服務態度不好,吃上幾單投訴、罰單。風吹日曬雨林,天底下最辛苦的活,只為你們網購服務,我們容易嗎?
問題二:根據中國現狀,分析中國快遞業的藍海市場?(拓展到物流行業數據可能翻番)
根據中國網民的網購現狀,我們做了一下市場分析。市面上,我們知道的快遞速運公司有:
一流網絡:
國企:龍頭老大-EMS;
民營:順豐最好;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
二流網絡:
天天、國通、宅急送;
三流網絡:
龍邦、快捷、能達、全峰、速爾、優速、增益等;
另外還有一些電商自營快遞,如京東,易訊,凡客如風達等自營快遞;
還有就是一些國際快遞也入駐中國,像聯邦快遞,TNT,UPS等;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在深交所上市,員工數注稱12萬,現已過去一年,人員增長遠不止于12萬。還有EMS、申通、圓通、中通等國內知名快遞企業的員工呢?
以省、市、縣級市、自治區、鎮等為單位,如果以同一區域用同一部AI智能語音機器人,中國有多少個不同的區域不等的快遞網點?如果普及到一人一個AI智能語音機器人,中國快遞行業的藍海市場,何其多?
如果,把快遞員比作一個“移動”的電銷員,那么
快遞員每天工作主要以電話聯系為主,
一天需要撥打上百通電話,
也會有情緒影響,
有業績標準限制,
專業要求等。
問題三:AI智能語音機器人,在快遞行業我們能干什么?
以今年雙十一10億快遞訂單需求量為例,我們的AI智能語音機器人,絕對是目前快遞員聯系消費者的好幫手。快遞員在網點掃描取走包裹時,我們AI智能語音機器人會自動在后臺撥打這些包裹所屬的消費者電話,完成“派前電聯”;并將消費者反饋的收件方式推送到快遞員手持終端,快遞員從網點出門的時候就已經一目了然。
丟貨、投訴需要聯系企業客服,我們的AI智能語音機器人,依然可以是一個乖巧、伶俐的24小時在線客服,保障來訪者問有所答,疑有所歸。
我們AI智能語音機器人語音識別準確率高達到90%,1對1專業定制快遞話術模板,研發企業系統需求功能,系統維護等。
今天,AI賦能的時代,我們常說:“銷售打天下,服務定江山”,如果說產品是事業的基石,那么服務是事業的靈魂!自動外呼與精準快速回答客戶的問題,這是我們做AI智能語音機器人的初衷,如果做不到,那與復讀機有什么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