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畫:李瑞寧
2004年2月的一天,家住北京通州區的付長寶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要為所在的“新華聯家園”小區做一個網上論壇。
“為了方便小區兩萬多居民的日常聯系,也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創業夢想。”付長寶說。數日后,他“沖動地”辭去了某門戶網站的工作,與朋友一起申請了域名、購置了服務器,論壇開張。
2010年3月,付長寶的論壇已經變身為通州最大的網絡社區——八通網,內容以通州地區的生活、服務信息為主,每日訪問量超過60萬。“能夠滿足周邊三四十萬居民的需求”。
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網站”。運營團隊最初創辦時只有兩人,現在也才十幾人,60萬的點擊量在互聯網的海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
但這并不影響付長寶和伙伴們的熱情。他們利用網絡平臺,組織志愿者周末到敬老院獻愛心,到孤兒院搞幫教……“通州區開兩會,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通過網友征集‘議案提案’400多條。”付長寶很自豪。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2009年底,中國境內注冊的網站總數達323萬。其中,除卻人們耳熟能詳的1000多個大型網站外,99%是中小型網站。
“中國互聯網的毛細血管”
一兩個人,千余元資金,就能建立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或是成就一份創業的夢想,這正是互聯網曾經并將繼續帶給人們的誘惑。
這些數量眾多的中小網站的日均點擊量多則上百萬,少則寥寥數千,滿足著不同“小眾”群體的特定需要。人員少是這些網站的一大特點。調研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社區中,4人以內的運營團隊組建的網站占76.9%,“一人一網”的情況不在少數。
用歷史的眼光審視,“大”網站與“小”網站之間的界限有時并不那么分明。1996年5月,25歲的浙江寧波青年丁磊在Chinanet上架起他的第一個“火鳥”BBS時,不過是想在自娛自樂間結識一些網友。1999年初,28歲的馬化騰惴惴不安地將第一個“OICQ”程序放上網站時,他與朋友湊錢成立的騰訊公司也只有5個人。如今,前者的網易公司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重要門戶,后者的QQ成為數億中國網民即時通訊的重要選擇。
客觀看來,數百萬中小網站中的絕大多數都將是曇花一現,但這并不妨礙那些充滿激情的年輕站長做著與丁磊或者馬化騰相同的夢想。
今年22歲的石舒婷2009年畢業于廈門城市學院,還在讀大二時,她就和師兄兩人策劃建立了一個專門面向小學生的“查字典”網站,功能包括“漢語字典”、“成語詞典”以及詩詞、對聯等。“家長對我們網站很支持”,她說,“網站平時的訪問量在13萬左右,一個月的毛利潤也達到了7萬元”。言語間充滿期待。
“中小網站是中國互聯網的毛細血管,為網絡的健康發展輸送養分。”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秘書長劉獻軍評價說。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認為,互聯網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說,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應用的創新,“百萬中小網站將是互聯網未來創新的重要力量。”
“不是一棒子打死”
然而,近幾個月來,中小網站行業波瀾悄起。
2010年1月,身家過億的“80后”CEO鄭立,國內知名網站“分貝網”的創辦人,因創辦淫穢聊天網站被捕。
這不過是自去年以來,轟轟烈烈的互聯網整治行動中曝光的典型案例之一。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2月10日,有關部門已關閉淫穢色情和低俗網站1.6萬多個,未備案網站13.6萬余個。
大多數中小網站對整治行動表示擁護,但一些地方為徹底清查不良信息,將機房徹底關閉,不少合法網站也牽連其中。突如其來的風暴讓不少中小網站多少有點猝不及防。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仍有超過10萬中小網站處于暫時關閉或永久關閉狀態。不少已經實現盈利的小網站收入斷流。
“整頓低俗,有利于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但在現實操作中,中小網站合法權益也應維護。”付長寶說。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李紅承認,互聯網治理過程中“不排除一些誤殺、誤傷的現象”。但她同時表示,“管理的目的絕對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為了促進健康、有序的發展。”
“我們今后盡量做到精確打擊,減少誤傷,也希望中小網站站長嚴格管理,大家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李紅說。
網站備案之惑
2月23日,工信部公布《進一步落實網站備案信息真實性核驗工作方案(試行)》文件,明確“網站主辦者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包括單位和個人兩類。”這為百萬個人站長“正了名”。去年12月中旬停辦的個人網站申請業務,也于同期開通注冊。
文件規定,“接入服務單位在本單位備案現場采集并留存網站負責人彩色正面免冠照”,即實行“本地備案”制度。
這給不少中小網站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惑。現實中,不少網站租用的服務器遠在外地。對于多數網站經營者來說,千里迢迢去服務器所在地進行備案、拍照以及辦理各種手續,需要花費的各種成本遠遠高于經營網站的成本。“這也意味著,一個大山里的孩子幾乎不可能開辦自己的網站”,一名小網站站長說。
付長寶原先的服務器在河北廊坊,“因為便宜”。新規定出臺后,他算算賬,將服務器搬到了北京。而更多的網站選擇了“走出去”,據統計,購買100M國外空間、并將網站遷移出去的費用僅為10美元左右。
“這在事實上增加了國家對這部分網站實施管控的難度,也不利于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柯惠新教授認為。
此外,根據規定,經營性BBS備案需要有ICP證資質。而獲得ICP證的先決條件是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對于中國上百萬的中小網站站長而言,“有100萬資金就不干這個了”。
業內人士估算,我國目前上百萬論壇中真正拿到備案的,不超過3000家。
在采訪中,多位小網站站長均對備案制度的出臺表示理解和歡迎。“其實對備案的一些意見,不是針對制度本身,而是審批成本過高、流程復雜等現實約束問題。” 一位網站站長說。
呼喚扶持力度
“備案難和年輕人創業資金的不足成為目前我國中小網站發展過程中的瓶頸。” 北京康盛創想公司副總裁李明順總結道。
李明順已有10年互聯網從業經歷。“我覺得這個行業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論資排輩,不用大量的資金,只要你肯學、愿意學都可以創業。”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柯惠新提交了“關于加大中小網站扶持力度”的提案。她認為,中小網站作為我國綠色網絡文化的建設者和推動者,擔負著重要責任,國家應該在市場準入、業務監管、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柯惠新特別提出,建議開展“主機托管業務在線視頻審核”業務,通過在線視頻,使用有標識的幕布作為背景,拍攝網站負責人彩色正面免冠照,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加強互聯網管理,避免網站經營者流失,有利于國家對互聯網進行更全面、更有力的管控。
“愛愛醫”網站的創始人陸德慶說,“希望通過立法或者其它方式,使互聯網行業有更加開明、寬松的政策,這樣才能夠促進創新、才能推出更有利于社會的服務和產品”。
“很多問題其實與改善政府的相關服務有關”,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仁周表示,“對待互聯網發展,政府部門應當一方面監管、一方面提供公共服務。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做到互聯網監管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