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2019-nCoV)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戰“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少臨危受命的智能機器人,走上了疫情預警與防治的一線,成為人們尤其是醫護工作者的貼心助手和無畏戰士。
在此次疫情期間,這些智能機器人無需口罩、不用防護服,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它們中有智能診斷機器人、智能采樣機器人、智能消毒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智能防疫機器人、智能測溫機器人、智能問答機器人等,是人們戰勝疫情的堅強柱石和強大力量。
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能診斷機器人系統--“智醫助理”可以通過問診、檢查、智能分析病情,或進行病歷分析篩查潛在高危患者;該系統主要分為輔助診療系統、智能慢病管理外呼助手、移動端遠程視頻會診等主要功能。其中慢病管理外呼助手能夠大幅度提高醫療工作效率,為醫療機構抗擊新冠病毒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廣州醫科大學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新冠咽拭子智能采樣機器人系統已開展首期20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采集樣本80份。在首期臨床試驗中,該系統實現對受試者的有效采樣且采樣力度均勻,取得階段性進展。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采樣一次成功率大于95%,且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
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中心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南醫院等6家醫院投入使用。這款機器人采用紫外線協同等離子空氣過濾方式,可與人和諧共處同一空間。該機器人可以實現無死角消毒殺菌工作,還可以實現多點位自主移動,并針對環境物表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式多點消毒。
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已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服務。這款機器人可以自動開門、關門、搭乘電梯等。醫護人員將病人的藥品放入機器人艙內,機器人就會按照輸入的病房和床號將藥品送到指定房間。該機器人不僅能夠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還能夠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南開大學研制的智能防疫機器人“小安”首次上崗,可有效協助醫護人員日常工作。這款機器人可以通過手機操控在室內進行靈活穿梭,實現紅外線體溫檢測、消毒劑噴灑、檢測樣本轉運、垃圾清運等功能,并可利用身上配備的攝像頭對病房進行實時觀察,協助醫生開展遠程會診。
近期,企業陸續復工,火車站、機場等場所迎來人員返工潮,為了控制疫情擴散,在關鍵場景實行體溫監測并及時隔離可疑人員尤為重要。針對這些場景,常規手段是采用人工測量體溫;而山東領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測溫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測量體溫,實現快速體溫篩查。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能問答機器人成為疫情防控戰的主力軍之一。陜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期在微信公眾號“公共法律機器人”咨詢平臺上新增了疫情法律服務專區。該專區包括“疫情法律問答機器人”咨詢平臺以及疫情情況實時跟蹤、疫情資訊三大板塊,覆蓋疫情動態、法律解讀、政法工作、各地政令等多項內容。
由上述資料可知,多款智能機器人加入這場防控戰,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順帶一提:關于智能機器人的作用和意義,我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就曾經預言:智能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推動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變革。美國機器人專家羅德尼o布魯克斯博士最近指出:未來每家每戶都有智能機器人;它們將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好幫手。
近日,來自美、中、日、意等國的13位科學家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聯合撰文指出,智能機器人技術能夠在對抗新冠病毒疫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此次疫情則提供了一個契機,可能會推動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研究。這些科學家認為,智能機器人參與抗“疫”工作,將會大大減少人類接觸病原體的可能性,這對流行病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這次疫情帶來的大考驗,許多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都展現自身的責任和擔當,為抗“疫”成功獻計獻策。為打好疫情防控戰,全國各地都可見到抗“疫”智能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完全可以相信,在科技助力抗“疫”下,有智能機器人的加入,我們很快就能戰勝疫情。
文/曾虹(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