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空姐李女士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某大型網約車平臺叫了一輛車趕往市里,慘遭司機殺害。
2018年8月24日,樂清的趙女士在乘坐同一網約車平臺順風車時,被司機侵犯并殺害。
短短三個月時間,兩起駭人聽聞的命案以如此相似的形式接連發生,震驚了所有人。這個風頭正盛的網約車龍頭企業,瞬間被拋向了社會輿論的對立面。
當時確確實實有這樣的聲音出現:這個平臺沒有未來了。
然而兩年后的今天,它不僅未曾衰頹,還真正成為了全行業的標桿。不只是企業規模,不只是市場占有率,更是網約車出行安全的標桿。
用戶感知飛速扭轉,專業評分一馬當先。
他是如何做到的?
十倍于別人的危機給他帶來的是十倍于別人的決斷力,大概就是在那段頗為混亂艱難的日子里,DD發現了一條不但能夠助他自救翻盤,甚至可以指引他更快通向這個行業未來的道路——最大程度保障出行安全性。
于是資金、人力和技術三管齊下,全情全力投入,自救、翻盤、跨越、領先,一氣呵成。
在出行安全保障方面,滴滴出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2019年安全投入超過20億元,安全工作團隊已達2548人;在司機的準入機制、形成安全保障和客服服務效率三個重要環節,滴滴出行均進行了大量產品優化,從平臺內部提升出新安全保障系數。
《2019年網約車出行安全用戶信心研究報告》——極光(Aurora Mobile,NASDAQ:JG)
而這條路的正確性很快就被證實了。
2019年網約車行業研究報告表明,出行安全性已經超越打車便利性、打車價格等因素,成為網約車用戶使用網約車時重點考慮的首要因素。
然后我們現在來仔細研究一下,DD究竟做了些什么。
看一組DD出行內部安全管理措施相關數據:
1.號碼加密:全年保護司乘通話58.8億次;
2.1.98億用戶設置緊急聯系人;
3.每天8200人次點擊一鍵報警;
4.每天107.5萬訂單行程分享;
5.所有訂單加密錄音,40%訂單加密錄像;
6.每天430萬次司機人臉識別;
7.2248萬人使用司乘黑名單。
其中有一個看起來很嚇人的數據:58.8億次號碼保護。
這是什么?
作為出行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環,用戶隱私保護問題其實一直備受關注。在網約車訂單進行中將司乘雙方的真實號碼毫無遮掩地暴露在外,無疑會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最開始滴滴和Uber在中國開始發展和競爭的時候,都是粗獷暴力地直接將車主和乘客的電話顯示出來。一度Uber也因為此成為變相的有車一族的“陌陌”。當年還記得我公司的一個美女實習生,因為坐了幾次uber之后,被車主加微信騷擾,就直接把微信和手機號碼給直接解綁了。更有甚者,之前聽一個Uber的城市經理說,他們去到一個新城市準備開始運營的時候,會有“神秘人士”約到他們,說手里有其他約車服務的車主名單,可以“低價”提供給他們,方便他們在平臺上建立起初始的一批車主用戶。
來源:知乎覃超
由此引發的一連串問題讓司乘雙方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帶著《網約車“七宗罪”!客戶隱私不斷泄露》《給了差評收到“要你好看”坐網約車隱私保護那么難?》此類標題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除了重中之重的安全問題之外,企業投訴管理、服務監督機制也都受到了巨大影響,畢竟誰也不想一個差評就讓自己被騷擾被威脅,甚至徹底失去安寧。
也就是此時,DD在整個行業反應過來之前果斷決策,和運營商合作采用隱私號功能,將所有訂單內涉及到的司乘雙方真實號碼完全隱藏。這是出行領域首次大規模使用號碼保護,出奇一招,不僅拯救了DD岌岌可危形象,奠定了它此后的一切,還直接引導了行業規范。
現在,來介紹一下什么是隱私號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當行程訂單確認后,平臺會隨機分配一個隱私號X,同該訂單司乘雙方的真實號碼建立綁定關系。在一定時間內,用戶或者司機可以通過撥打這個X號碼聯系,并且雙方手機都只顯示這個X號碼。
當平臺結束這種綁定關系(訂單結束或訂單結束的一段時間后,平臺自控),用戶和司機就無法通過這個號碼進行聯系了。
整個訂單進行過程中,司乘雙方都不會看到對方的真實號碼。
現在能夠提供隱私號功能的平臺不少,但穩定可靠且完全符合國家規范要求的不多,COP平臺算是其中比較拔尖的一個。
COP平臺是業內唯一擁有全國號碼且均為運營商主業務真實號段的平臺,且通話實現基于運營商通訊網絡,使用隱私號也能享有與日常打電話一般無二的通話體驗。業內最高并發,物理+鏈路雙容災,號碼加密傳送。
除了單純的號碼隱藏外,還可以疊加全量錄音、AI質檢和大數據分析等功能,為出行服務保障全流程提供有力支持。
現在COP平臺隱私號提供限時免費測試體驗,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查看。或者掃描以下二維碼直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