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值類型:所有像int、float、bool和string這些類型都屬于值類型,使用這些類型的變量直接指向存在內存中的值,值類型的變量的值存儲在棧中。當使用等號=將一個變量的值賦給另一個變量時,如 j = i ,實際上是在內存中將 i 的值進行了拷貝。可以通過 i 獲取變量 i 的內存地址
指針類型:簡單地說go語言的指針類型和C/C++的指針類型用法是一樣的,除了出去安全性的考慮,go語言增加了一些限制,包括如下幾條:
- 不同類型的指針不能互相轉化,例如*int, int32, 以及int64
- 任何普通指針類型*T和uintptr之間不能互相轉化
- 指針變量不能進行運算, 比如C/C++里面的++, --運算
下面將給大家詳細介紹golang中值類型/指針類型的變量的一些區別,下面話不多說了,來一起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值類型的變量和指針類型的變量
先聲明一個結構體:
type T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t T) M1() {
t.Name = "name1"
}
func (t *T) M2() {
t.Name = "name2"
}
M1()
的接收者是值類型 T, M2()
的接收者是值類型 *T , 兩個方法內都是改變Name值。
下面聲明一個 T 類型的變量,并調用 M1()
和 M2()
。
t1 := T{"t1"}
fmt.Println("M1調用前:", t1.Name)
t1.M1()
fmt.Println("M1調用后:", t1.Name)
fmt.Println("M2調用前:", t1.Name)
t1.M2()
fmt.Println("M2調用后:", t1.Name)
輸出結果為:
M1調用前: t1
M1調用后: t1
M2調用前: t1
M2調用后: name2
下面猜測一下go會怎么處理。
先來約定一下:接收者可以看作是函數的第一個參數,即這樣的: func M1(t T)
, func M2(t *T)
。 go不是面向對象的語言,所以用那種看起來像面向對象的語法來理解可能有偏差。
當調用 t1.M1()
時相當于 M1(t1)
,實參和行參都是類型 T,可以接受。此時在M1()
中的t只是t1的值拷貝,所以M1()
的修改影響不到t1。
當調用 t1.M2() => M2(t1)
,這是將 T 類型傳給了 *T 類型,go可能會取 t1 的地址傳進去: M2(t1)
。所以 M2()
的修改可以影響 t1 。
類型的變量這兩個方法都是擁有的。
下面聲明一個 *T 類型的變量,并調用 M1()
和 M2()
。
t2 := T{"t2"}
fmt.Println("M1調用前:", t2.Name)
t2.M1()
fmt.Println("M1調用后:", t2.Name)
fmt.Println("M2調用前:", t2.Name)
t2.M2()
fmt.Println("M2調用后:", t2.Name)
輸出結果為:
M1調用前: t2
M1調用后: t2
M2調用前: t2
M2調用后: name2
t2.M1() => M1(t2)
, t2 是指針類型, 取 t2 的值并拷貝一份傳給 M1。
t2.M2() => M2(t2)
,都是指針類型,不需要轉換。
*T 類型的變量也是擁有這兩個方法的。
傳給接口會怎樣?
先聲明一個接口
type Intf interface {
M1()
M2()
}
使用:
var t1 T = T{"t1"}
t1.M1()
t1.M2()
var t2 Intf = t1
t2.M1()
t2.M2()
報錯:
./main.go:9: cannot use t1 (type T) as type Intf in assignment:
T does not implement Intf (M2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
var t2 Intf = t1
這一行報錯。
t1 是有 M2()
方法的,但是為什么傳給 t2 時傳不過去呢?
簡單來說,按照接口的理論:傳過去【賦值】的對象必須實現了接口要求的方法,而t1沒有實現M2()
,t1的指針實現了M2()
。另外和c語言一樣,函數名本身就是指針
當把 var t2 Intf = t1
修改為 var t2 Intf = t1
時編譯通過,此時 t2 獲得的是 t1 的地址, t2.M2()
的修改可以影響到 t1 了。
如果聲明一個方法 func f(t Intf)
, 參數的傳遞和上面的直接賦值是一樣的情況。
嵌套類型
聲明一個類型 S,將 T 嵌入進去
使用下面的例子測試一下:
t1 := T{"t1"}
s := S{t1}
fmt.Println("M1調用前:", s.Name)
s.M1()
fmt.Println("M1調用后:", s.Name)
fmt.Println("M2調用前:", s.Name)
s.M2()
fmt.Println("M2調用后:", s.Name)
fmt.Println(t1.Name)
輸出:
M1調用前: t1
M1調用后: t1
M2調用前: t1
M2調用后: name2
t1
將 T 嵌入 S, 那么 T 擁有的方法和屬性 S 也是擁有的,但是接收者卻不是 S 而是 T。
所以 s.M1()
相當于 M1(t1)
而不是 M1(s)
。
最后 t1 的值沒有改變,因為我們嵌入的是 T 類型,所以 S{t1} 的時候是將 t1 拷貝了一份。
假如我們將 s 賦值給 Intf 接口會怎么樣呢?
var intf Intf = s
intf.M1()
intf.M2()
報錯:
cannot use s (type S) as type Intf in assignment: S does not implement Intf (M2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
還是 M2()
的問題,因為 s 此時還是值類型。
var intf Intf = s
這樣的話編譯通過了,如果在 intf.M2()
中改變了 Name 的值, s.Name
被改變了,但是 t1.Name
依然沒變,因為現在 t1 和 s 已經沒有聯系了。
下面嵌入 *T 試試:
使用時這樣:
t1 := T{"t1"}
s := S{t1}
fmt.Println("M1調用前:", s.Name)
s.M1()
fmt.Println("M1調用后:", s.Name)
fmt.Println("M2調用前:", s.Name)
s.M2()
fmt.Println("M2調用后:", s.Name)
fmt.Println(t1.Name)
M1調用前: t1
M1調用后: t1
M2調用前: t1
M2調用后: name2
name2
惟一的區別是最后 t1 的值變了,因為我們復制的是指針。
接著賦值給接口試試:
var intf Intf = s i
ntf.M1()
intf.M2()
fmt.Println(s.Name)
編譯沒有報錯。這里我們傳遞給 intf 的是值類型而不是指針,為什么可以通過呢?
拷貝 s 的時候里面的 T 是指針類型,所以調用 M2()
的時候傳遞進去的是一個指針。
var intf Intf = s
的效果和上面一樣。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腳本之家的支持。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Go語言應該什么情況使用指針
- 關于Golang中range指針數據的坑詳解
- Go 語言的指針的學習筆記
- Go語言中結構體方法副本傳參與指針傳參的區別介紹
- golang方法中receiver為指針與不為指針的區別詳析
- Go語言中的指針運算實例分析
- Go語言指針訪問結構體的方法
- Go語言指針使用分析與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