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夏普手機在北京的品牌溝通會是對外界的一次信號釋放,夏普要在5G來臨時重新把手機品牌做大。不過,對于背后的富士康而言,圖謀的絕非只是中國手機市場。
5月27日,日經新聞在臺北采訪夏普CEO戴正吳時,他對富士康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建設液晶面板工廠的傳聞做了一個小小的修正:“這座工廠將生產小尺寸屏幕,主要用于智能手機,” 戴正吳體現,“這些小尺寸屏幕也有可能被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目前美國波音公司在一些產品中就使用了夏普提供的屏幕。”
這一番話,與之前外界對于該工廠將生產大屏幕夏普電視液晶面板的傳聞大相徑庭。這位富士康集團的二把手,除了要重振夏普液晶電視,對于夏普手機也十分看重,他在當日(5月27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時提出夏普要全球布局,邁向國際化,不能近親繁殖。這是戴正吳擔任夏普社長近9個月來,首次體現將“重新整合夏普基因,在思想上和作風上進行改變”。
從手機產品開始,富士康面向終端消費群體,正式鳴搶本身的品牌化戰略。
外界對于夏普手機能否在中國市場重新打開局面多數并不看好,這家被富士康控股66%的大型科技企業已經不能再被劃歸日系陣營,夏普在富士康整盤戰略棋局中的作用將會是一個急先鋒,手機、電視機都是引子,下一步的圖謀,可以從戴正吳日前在公開場合表述的這句話中發現端倪,“夏普計劃將公司的顯示和電子技術從傳統的電視和智能手機領域拓展到汽車和家庭物聯網市場。”
對于富士康而言,手機戰術的策略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第三次重返中國市場夏普手機,依靠全面屏主攻高端市場;另一條是去年再次“復活”的諾基亞,依靠原有渠道和技術優勢,主攻中低端市場。
夏普手機業務負責人羅忠生在上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夏普手機的機會,“在 5G 通訊普及之前,全面屏技術將會是手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而全面屏恰好是夏普最擅長的。”
于此比擬,本年初在京東開始鋪貨的Nokia 6,則打的是低價低配的情懷牌,開始本身試水二三線市場的步伐。
的確,智能手機迅速發展的這十年,是日系手機全線敗退中國市場的時期,也是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等歐美手機品牌,紛紛消失或者轉換門庭的時期。而過去這一年多來,富士康在背后默默地接盤夏普和諾基亞,則是希望對多年代工身份的突圍,意圖在品牌運營的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品牌運營,如同一名全能運動員,不能在任何一項中有短板。而產品、供應鏈、研發、渠道、營銷、資金保障等所有方面,都是考量一個品牌能否成功運作的關鍵。為了將手機市場作為本身品牌戰略的突破口,富士康的思路不但縝密,并且方方面面都布局已久。
夏普手機和電視,在國內要補齊的是渠道、市場營銷和推廣方面的短板。我們先看一下夏普手機在國內市場的生態結構:夏普手機是由富士康旗下FIM Mobile(富智康集團)進行硬件研發,并由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來完成制造環節。在這條生態鏈圖上,可以看到由富智康、富泰宏和夏普組成了緊密的產業鏈條。

(圖片及數據分析來自天眼查)
在富士康體系內,深圳富泰康主要從事新型電子元器件、移動通信系統、手機、基站、交換設備及數字集群系統設備、電子專用設備、測試儀器、工模具、數字音視頻系統的生產與銷售及上述產品零配件的制造,銷售自產產品,提供售后辦事。簡而言之,手機的整體供應鏈、售前售后都包孕在內。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在2017年5月5日進行了經營范圍的變換,新的內容為“生產經營智能家居產品及其配件、智能穿戴式及其配件,并從事上述產品的研發、批發、進出口及相關配套業務。”
而深圳富泰康與夏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的生態鏈圖中,可以看到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完成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10K擴產)、中電長城網際系統等中電系企業的身影,以及中信本錢、中銀投資等金融投資機構的緊密關聯(見下圖)。

如果將富智康及富泰康的富士康系企業,與夏普電子(上海)、夏普株式會社夏普系企業進行關聯,還可以看到產業鏈條中出現的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名字的背后,代表著普遍全國的線上和線下銷售網絡。有一個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深入三四線市場及農村市場的蘇寧易購直營店,在全國范圍已經開設2000多家。2017年蘇寧易購直營店還將繼續在全國范圍新開直營店1000家,總體規模超過3000家(見下圖)。

同樣的產業鏈條,也可以從富士康系企業與諾基亞中國公司體系的產業鏈圖中,看到從本錢層面、渠道到供應鏈層面的緊密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