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適法》 6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作為中國網絡領域首部基礎性法律——中國網絡安適法明確加強對個人信息的掩護,嚴厲打擊網絡詐騙,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及重點掩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其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指面向公眾提供網絡信息辦事或支撐能源、交通、金融、通信、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運行的信息系統或工業控制系統,這一領域長期以來就是黑客攻擊的重點目標。

本年 5 月 12 日,“永恒之藍”WanaCry蠕蟲勒索病毒肆虐全球,引起巨大恐慌,包孕中國在內的 100 多個國家受到感染,導致多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癱瘓。近日,國外安適專家又發現了另一種病毒——“永恒之石”開始傳播,這種比“永恒之藍”更隱蔽、危害更大的病毒,利用了 7 個來自NSA(美國國家安適局)的漏洞,目前,中國已有 6 省市存在與“永恒之石”蠕蟲病毒相關的惡意軟件及其變種。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杜霖體現,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適掩護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與其配套的法規措施等也需進一步制定與完善。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交通”蓬勃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在鞭策交通行業“智慧化”進程中,飾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網約車、共享單車、智慧泊車、無人駕駛、智慧公路等新產業,無一不與互聯網科技相掛鉤,為傳統交通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交通”相關產業涉及到海量用戶信息收集,一旦數據掩護不當、平臺系統出現漏洞或遭受網絡惡意攻擊等,極易出現大規模信息安適事件,甚至整個交通系統都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事實上,個人信息泄露、數據買賣、網絡詐騙等負面事件,早已在網約車、共享單車和智能駕駛領域發生過,由此引發的個人財產損失、人身安適問題也在全社會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大數據是智慧交通的技術核心,也是構建交通信息安適系統的關鍵環節”,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雋體現,,中國網絡安適法進一步強化了大數據掩護的重要性,對新興產業合法開放、合理利用交通大數據起到了約束作用,確保交通運輸網絡安適綜合防范體系建設有序進行。
業內人士分析稱,此次勒索病毒在部分關鍵行業中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企業網絡安適意識淡薄,風險評估和準備存在明顯不足,安適工作盲區為大規模網絡安適事件的發作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強化網絡安適意識、加大網絡安適技術投入勢在必行。以智慧泊車為例,比來兩年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智慧泊車市場擴容至萬億規模,作為一個巨大的流量級入口,泊車市場關聯著億萬用戶的信息數據和資金流通。“智慧泊車辦理系統安適勢須要能承受起最嚴厲的考驗,不容許任何因渾水摸魚、投機取巧而引發的技術安適事件,這對新興行業的打擊是致命的。”向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