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6 日,云計算廠商華云在京舉辦大型戰略升級發布會“背后的力量”。本次發布會上,華云與國際權威機構Gartner共同發布了云計算白皮書“How
to Build a Reliable Cloud——When to select private over public
cloud(如何搭建一個安適不變的云平臺——什么時候選用私有云比公有云更合適)”。這也是Gartner首次與中國廠商合作云計算相關白皮書。
點擊以下鏈接瀏覽白皮書:
https://www.gartner.com/technology/media-products/newsletters/huayun/1-405C7UJ/index.html

圖:華云與Gartner共同發布白皮書的頁面截圖,來源:Gartner
企業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上云規劃
在發布會現場,Gartner研究總監Melody Chien在發布白皮書的同時為大家預見了企業上云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好規劃尤為重要。

Gartner研究總監Melody Chien解讀云計算的機遇和挑戰(來源:華云)
2016 年,Gartner針對全球和中國別離進行了“公有云支出占比IT支出”的預測。中國公有云IT支出中, 2020 年將會是 2014 年的 4 倍,而全球的增長幅度是 2 倍。但從總量上來看,全球的公有云IT支出總量更高。Gartner分析師Melody認為,在中國,由于對公共安適的顧忌,公有云的使用有必然的守舊性。所以,在中國,使用私有云的用戶更為廣泛。

(圖:私有云種類 來源:Gartner)
Gartner認為,私有云有四種形態,按照基礎設施提供方差別和云平臺是否由提供商辦理,主要分為四大類:外包私有云、托管私有云、當地自建私有云和托管基礎設施云化。
“選擇了適合的私有云產品之后,企業就要做一個可行的云計算規劃。”Melody體現,四個要點不容忽視:第一,需要執行的概念,也就是云計算的驅動因素在哪里,挑戰在哪里,主要的步驟在哪里。第二,IT的工作必需是跟業務價值匹配的,兩者是對標的。第三,上云的規劃與步驟。第四,供應商的評估。考慮好這些之后便可以準備上云了。
針對上云,Melody給出了切實可行的 6 個步驟,,前三個步驟算是規劃。要進行內部能力評估、供應商選型和辦事建模。而后三個步驟算是舉措,包羅了計劃步驟、實施遷移和辦事辦理。了解這些步驟,上云不是難事。
選擇私有云的五大場景
按照Gartner對 2018 年云計算應用的調研,40%的受訪者體現企業中80%的應用將要放在私有云上,16%的受訪者體現,企業60%的應用將放于私有云。可見,私有云頗受青睞,那么究竟哪些場景更適合使用私有云呢?這也是Gartner和華云聯合發布白皮書的核心內容。
Gartner列出了以下五大場景:
如果私有云比公共云辦事成本更低,則使用私有云辦事
如果為實現合規要求、應用程序要求嚴格控制或風險容忍度較低,則使用私有云辦事
如果模式 1 的應用程序(企業關鍵應用程序)要求較高的敏捷性和發布頻率,則使用私有云辦事
如果對應用性能和SLA的要求較高,則使用私有云辦事
如果IT系統是核心業務,則建議使用私有云,以獲取更大的創造力
仔細分析下來,在這五個場景下,自行安排私有云更為合適。
私有云實踐需要學習和模仿
Gartner陳訴的后半部分詳細解讀了華云私有云在無錫地鐵的應用。上了云的無錫地鐵數據中心完成了資源池化,實現了統一調度辦理。全局監控、異構兼容、性能優化、全自動遷移等也相繼完成。而且,華云軌道交通云提供了豐富的監控圖表展示,物理、虛擬資源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出現問題即時告警,確保對無錫地鐵業務7x24 的不間斷支撐。
華云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廣彬在白皮書的開篇介紹中也體現,轉型到云是促進企業發展,實現企業厘革的最佳機會。無論是云還是大數據都將讓企業獲得新的業務模式,找到新的發展標的目的。華云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完成了無錫地鐵、中國電建、中科大、蘇州大學、中國聲谷、國金證券等多個行業的項目,也歡迎計劃上云的企業進行交流,學習和借鑒行業經驗會讓上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