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曾有人認為網易是中國最值得關注的互聯網公司,原因有三個——商業模式看得懂;股東回報率高;在最早一批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有活力。
當外界過多聚焦于網易這 20 年來的成就時,愛較真的人也許會疑問——網易商業模式能看懂、股東回報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又憑什么說網易是古老互聯網公司中最有活力的那一個?
有態度的網易中文互聯網已經從桌面時代走到了移動互聯時代,這期間從不乏新的游戲規則以及新的巨頭出現。中文互聯網世界老大這把交椅先后接納過網易新浪、盛大再到如今的BAT。在中國互聯網史上,巨頭們跌宕起伏的發展軌跡似乎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在時代的洪流之中,網易經歷過劇變,它曾經站到過頂端也嘗過瀕臨退市的苦楚,唯一不曾改變的就是網易所堅持的態度和使命。
網易主營業務之一網易新聞在報道“華南虎”事件中曾名噪一時。在華南虎事件上,網易新聞不停派出本身的工作人員,尋找見證網友、聯系年畫廠商、采訪傅得志、對話關克和朱巨龍、周正龍,造訪李昌鈺做照片鑒定。這在當時新聞門戶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網易新聞的做法大膽且讓人欽佩。如今從“有態度”到“各有態度”,網易新聞的對事實的堅持從未改變。

一家企業的特色與其創始人有著一種不成置否的聯系。當百度因醫療廣告身陷泥潭時,丁磊自豪的說網易從不接醫療廣告;在創辦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電商之初,丁磊曾坦言,如果有人罵他的平臺上有假冒偽劣商品,他會連覺都睡欠好;談到網易黑豬養殖初衷,丁磊說他沒有想要過盈利,只想為中國人提供更加健康的豬肉,事實上他的確在這么做。
網易從 1997 年創辦至今已有 20 年的時間,它所涉足的領域也從新聞門戶到游戲、音樂、電商、云計算、農業等多元化發展,且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與它一直堅持的有態度、有溫度、有使命感、有責任感無不關系。
專注的網易其實中國互聯網大佬什么都做的風氣并不是BTA開創,也不是網易,而是與網易同時期興起的門戶大佬之一新浪。新浪這家公司在 1999 年初做過IM工具Sina Pager, 1999 年 2 月做過新浪搜索, 1999 年 11 月上線過新浪商城做零售業務,只不過最后的結果令人唏噓遺憾。
同新浪一樣,網易在差別的領域做過不少嘗試,但結果卻與新浪截然差別,正因這種差別為“古老”的網易注入了新鮮血液。
“創新”一直都是商業世界的保留法則之一,在創新的基礎上,網易還加入了本身獨特的理解——專注或者說“匠心”。
為漢語創造了“歌單”一詞的網易云音樂,丁磊就有親自參與其聽歌界面上的黑膠唱片一分鐘到底轉幾圈,才能讓受眾有更良好的體驗的討論。
當技術和數據成為一種新型高效的生產力時,網易也適時地推出了云計算和大數據辦事,將內部打磨了 20 年的技術積累,凝結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對外輸出。
走自研創新之路且口碑炸裂的陰陽師,在配音陣容、整體美術風格、音樂等細節的打磨,就能讓玩家非常直不雅觀的感受到網易的用心制作。

而在曾被國民嘲笑的養豬事業上,網易遭到過圈地的質疑,也踩過不少養殖技術上的坑。那一段時間也許是網易最尷尬的時間,網易公司也因此被業內調侃為“豬廠”。但當“丁家豬”最終被端上餐桌時,馬化騰曾夸其“肥而不膩”,張朝陽稱它“秀色可餐”,雷軍則覺得其“入口即化”。且在前不久,網易味央完成1. 6 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獲得本錢市場的認可。
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曾感嘆,“創新,就需要經受長期誤解?!边@句話綜合網易和新浪的經歷,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創新會被內部或外部誤解,但專注的堅持與打磨,也許結果又是另一番景象。
低調、簡單的網易丁磊和他的網易都足夠低調,在互聯網一眾大佬中,丁磊對外絕對是比較沉默的那一極,這種氣質同樣也影響了網易。華為有狼性文化,阿里巴巴有“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不雅觀,百度有明確的“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的使命不雅觀。
但到了網易,你就很難說清楚它有什么明確對外宣傳的公司文化或公司戰略,唯一確定且經常被丁磊提起的就是那句——“企業家的使命就是為用戶提供創新且有品質的產品和辦事”。這句話雖然沒有華為那樣有血性,也沒有阿里那樣以商業導向,但卻有一種踏本色樸的溫暖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