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分布式共享數據庫,區塊鏈具備點對點價值轉移的去中心化特性,所有信息被公開的記錄在“公共賬本”,數據不能被篡改,這也讓區塊鏈展示出在其他領域的潛力。
如何辨別一瓶進口葡萄酒的產地——究竟真的是“82年的拉菲”,還是舊瓶裝了新酒?
這原本是一個頗具專業門檻的問題,但如今你也許只需要拿起手機掃描瓶蓋上的一枚NFC芯片,這瓶酒的生產、運輸、進口、銷售各環節的數據就躍然屏上了。
而當你一旦開啟瓶蓋,這枚具備NFC易碎屬性的芯片即告失效,便無法復用到另外瓶上去了。
與這一邏輯類似,一些進口奶粉、奢侈品、甚至是馬匹的溯源驗證,都已能靠一枚芯片和一部智能手機完成。而這些場景實現的關鍵技術正是區塊鏈。

這瓶葡萄酒的瓶蓋處即裝有NFC芯片,但肉眼無法看出
致力于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資產研發與應用的初創企業BitSE,正在搭建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透明供應鏈平臺——唯鏈(VeChain),合作品牌方可以通過該平臺在區塊鏈注冊并面向全社會發布本身的產品信息,并對所發布的產品進行辦理。上文提到的葡萄酒等商品的溯源驗證正是憑借這一平臺得以實現。
其實,在海外將區塊鏈用于供應鏈辦理已有不少案例。一家位于倫敦的區塊鏈初創公司Everledger正在將鉆石的各類特征登記在區塊鏈上,生成“鉆石的數字指紋”。另一家硅谷科技公司——Chronicled正利用區塊鏈從事球鞋的供應鏈驗證。
作為分布式共享數據庫,區塊鏈具備點對點價值轉移的去中心化特性,所有信息被公開的記錄在“公共賬本”,數據不能被篡改,每個人都可看隨時查看。以上特性讓這個在金融行業“聲名鵲起”的新技術展示出在其他領域的潛力。
如何把葡萄酒“搬上”區塊鏈?
傳統供應鏈辦理的核心問題在于信息處于割裂狀態,BitSE首席運營官、暨唯鏈(VeChain)總負責人陸揚告訴鈦媒體,“產品數據都分布在各參與方中,好比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信息都是割裂的,消費者沒有渠道去查看商品的來源和流通過程。”
這一缺陷增加了奢侈品行業的溯源難度。據陸揚介紹,目前溯源技術主要關注前端溯源,好比二維碼、RFID(射頻識別技術)等,其特點在于標識的不成復制性。但由于商品信息只能從芯片或者中央數據庫中讀取,,這些溯源技術也面臨著芯片讀取內容被復制和后端驗證數據庫被攻破的可能性。
而憑借比特幣聞名金融行業的區塊鏈技術,何以能承載供應鏈溯源的功能?
這與區塊鏈技術的基礎架構有關,區塊鏈上面不但可以記錄數字形式的貨幣,也可以記錄能用數字定義的其他任何資產,甚至,由于區塊鏈上的價值轉移可以通過腳本語言來完成,這意味著區塊鏈上面還可以定義更為復雜的交易邏輯。這一特性給了將葡萄酒等商品“搬上”區塊鏈的可能。
陸揚告訴鈦媒體,將差別的場景抽象成尺度模板是能否將商品“搬上”區塊鏈的關鍵,而這一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步:
用ID來代表差別的標的,可以是商品、人、或者事件,以葡萄酒為例,就是指葡萄酒的編號;
用云端數據來標記商品或者對于該商品的描述;
用智能合約來描述對他的操作,好比從酒莊運輸到DIG就是一個所有權的轉移。
陸揚將這一過程描述為“搭積木”,真實的商業環境可以一步一步數字化到區塊鏈。
目前在葡萄酒溯源業務上,與唯鏈(VeChain)合作的是DIG(上海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這個公司進口了中國80%的紅酒,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曦告訴鈦媒體,比擬原先只能做到從到達口岸開始的溯源體系,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之下的新版溯源機制可以直接追溯到國外酒莊,另一方面,整個上下游的數據的安適性和真實性更加容易把控。
如何發掘一個好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從目前來看,越來越多區塊鏈相關應用正在投入實際中,但到底什么樣的場景是將可能誕生殺手級的應用?
陸揚認為,只有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其他技術,區塊鏈領域才可能誕生殺手級應用,“區塊鏈絕對不是一個萬能的概念,并非是勝任一切任務的超人”。
陸揚提到了唯鏈與遼寧農科院的合作,與葡萄酒溯源的邏輯類似,蔬菜的生長情況、大棚的溫度、濕度、土壤酸堿度等等各類數據都依靠區塊鏈進行記錄,以此提高數據儲存的安適性和真實性。但是前述一系列的農業數據都必需依靠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來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