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朝退步,數十年追趕,我國動漫曾錯失自由生長、大國競逐的黃金時期,以致于整個產業長期陷于一種難以名狀的萎靡和困頓,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借力互聯網和本錢澆灌所帶來的些許起色才顯得彌足珍貴。
客不雅觀上講,巨頭拔擢和本錢涌入確實是驚醒國漫市場的一個引爆點,很大程度上改不雅觀了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僅此一點就足以成為國漫重新起航的最大功臣。
不過在頻繁商業炒作、本錢運轉以及IP熱潮下,動漫產業的“崛起”除了有幾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為支撐,其興盛局面又有幾分真假呢?尤其是原創能力、作品產出和產業鏈協調運作等根天性問題,在本錢的刺激下真的找到了解決之法嗎?
這個答案很可能是不。
衍生品公司成主導,動漫正成為副業
通常一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環節雖相互協調,但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不言而喻,尤其是上游公司通常占據主導地位而獲得極高的話語權,然而我國近幾年動漫產業鏈的變革走向,卻呈現出相反的結果。
據動漫產業的定義所述,狹義概念通常僅僅指動漫產業的內容模塊。在產業鏈上,動漫設計、制作公司為上游,版權代理公司、動漫發行公司為中游,與龐大的動漫受眾和消費群體直接接觸的動漫產品銷售和播映渠道,則構成了內容產業鏈的下游。
而動漫衍生品的產業鏈與之并行不悖,是廣義上動漫產業延伸的部分。雖然這部分產品的設計、開發與銷售是一條新的產業鏈,但不成否認其圍繞的核心依然是內容模塊,基于這種根與源的固有關系,也可以將衍生品歸屬于動漫產業的下游領域。
因而,根據理論來講,動漫設計和制作一定是整個產業的核心,對中下游及衍生品產業鏈的正常運轉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我國顯然是個例,漫長的“中世紀”暗中籠罩導致動漫制作和發行停滯不前,反而衍生品鏈條憑借自主設計或是海外授權漸趨壯大,奧飛娛樂、美盛文化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種相對畸形的發展形式在本錢助推下進一步放大,并集中表示在產業鏈上的變革。
其一,產業鏈下游企業成為上市主體的中流砥柱,傳統動漫制作公司的地位被取代。數娛夢工廠近日統計了30家在A股、新三板掛牌的動漫公司的業績情況,按照這份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半以上的公司皆由動漫衍生品起家,并且這部分業務撐起了公司主要的盈利,致使以奧飛娛樂為首的衍生品公司成為動漫產業最有實力的一批企業。
與之相反,像河馬股份、銀河長興等最初聚焦原創作品的老牌公司,基本上都陷入了長期虧損的困境,而逐漸擴增新業務的嘗試也正是集體掙扎的寫照。
其二,上游公司逐漸淪為附屬。一方面,眾多衍生品公司擴大后,開始布局全產業鏈運作,為此大量并購上游公司,包孕漫畫公司、平臺以及新興的專業動漫制作公司,這點在奧飛娛樂的泛娛樂化擴張中尤為突出。而另一方面則是巨頭瘋狂砸錢,通過持股的方式以更大范圍、更強力度控制中上游公司,甚至與其長期合作的動漫制作公司,也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巨頭的威壓。
其三,中游的專業版權代理或發行公司自己在我國就極為稀少,如今在IP熱潮的驅動下,主流動漫公司和幾大巨頭都開始積累各自的版權,使得相關公司保留堪憂、開始插手上下游及衍生品開發。好比杰外動漫,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增加動畫節目的投資制作業務,加大自有版權的項目投入。至于動漫發行,光線傳媒以此為突破口并購了大批動漫公司,成為該行業的又一有力競爭者。
純動漫制作或發行公司的利潤不足以維持運營,是我國動漫產業鏈有如此演變的根源,如今本錢的驅動使得這種趨勢進一步強化。雖然大體上只是特按時期的特殊狀態,但如果為目前過度吹捧的行業繁盛所蒙蔽而忽視其中的潛在威脅,那么這一波本錢青睞顯然并不能解決國漫的頑疾。
為什么說是畸形:過度屈從于本錢
承認本錢引導動漫市場重振的前提下,不得不提防其中的隱患,就像以上提及的產業鏈演變,必然程度上是畏于保留壓力下的不得已做法,但從長遠來看,會對整個動漫行業的良性發展產生負面效應,這也是為什么稱之為畸形的原因。
基于現有產業鏈的一些基礎性變革,有兩個相當明顯的要素不容忽視。一則,內容模塊產業鏈和衍生品產業鏈、上中下游公司之間的錯位,使得整個行業的運作依舊不協調。相較于衍生品制造公司逐漸確定主導地位,內容創作在整個行業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式微。更重要的是,這種獨特的現狀并不是因為兩者營收的差距決定,而更多的是內容開發和制作的發展步伐,原來就是長期落后于衍生品生產,本錢的介入并沒有改變這個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