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8 月初,一則“大學生求職被騙意外身亡”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報道,畢業于東北大學的李文星通過一家互聯網招聘平臺上找工作,卻落入傳銷組織的騙局,直至有人在天津一處水坑里發現他的尸體。事后媒體披露,通過該平臺與李文星聯系的招聘人員并非其求職公司的員工,而是打著招聘幌子的“李鬼公司”,該組織涉嫌傳銷。
一時間,關于互聯網招聘作假、詐騙的討伐之聲層層涌出,其中尤其以高校在校學生、畢業生群體受害嚴重。暑假期間,正值學生群體找兼職、找實習、找工作的高峰期,不法分子在這段時期也熱衷于利用招聘做局,趁熱撈金。
數據顯示, 2017 年7- 8 月期間,安全聯盟()共受理網友舉報17. 6 萬條,其中關于網絡招聘的舉報量達2. 2 萬條,占舉報總量的12.3%,成為眾多舉報類型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與去年同期( 2016 年7- 8 月)相比,網絡招聘舉報量基本維持平衡,在今年整體舉報數量同比下降近10%的情況下,可以看出以招聘做局的違法犯罪活動勢頭十分強勁。

網絡招聘舉報類型:從招聘到入職套路叢生
安全聯盟通過舉報內容發現,今年以來,網絡招聘騙局呈現類型多、分布廣的特點。以往,暑期網絡招聘舉報多集中于虛假網絡兼職(36%),比如刷單、打字、發帖等遠程性質的網絡工作。但如今還有大量實體、全職、正式工作也涉嫌詐騙,通過各種手法變相收錢或違約,并且騙局不僅局限于網絡招聘環節,在新員工入職當下或入職后,環環相扣的套路讓人難以脫身,這類虛假招聘騙局占舉報量的29%。同時,隨著投資理財、個體創業、放貸借款等活動的互聯網化和流行,不少不法分子開始通過網絡招聘手段吸引年輕人從事所謂的高薪職業,其實則是上述新產業包裝下的違法犯罪活動,這類招聘騙局占總量的15%,并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除此之外,黑職介(14%)也是數量漸長的一類舉報,這類不法分子充當的角色是中介、獵頭,他們冒充勞務派遣公司,在招聘網站、分類信息網站等地發布大量的名企招聘信息,從中騙取中介費牟利。甚至,這類團伙經常和一些傳銷團伙、虛假資金盤的組織勾結,向他們大量輸送涉世未深又渴望找工作謀生的高校學生,通過洗腦、訓練、考試,鼓動他們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幫兇,用業績、提成麻痹員工,激勵他們實現所謂的夢想。

虛假網絡兼職:高薪低門檻 愛騙無業者
虛假網絡兼職常年盤踞網絡,在暑假期間尤為高發。其中,電商刷單(33.8%)是舉報量最多的虛假兼職,不法分子會通過墊付刷單本金、交納保證金、發送釣魚網址等手段誘騙受害人的錢財,而受害人往往面臨難以取證、無法立案等維權困難的局面。 2017 年 6 月 7 日,工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 2017 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多項重點工作。《工作要點》指出,要加大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治理力度,重點打擊侵權假冒、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6 月 20 日,全國“刷單入刑”第一案在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 90 后刷單組織者李某某通過創建平臺、組織會員刷單炒信并從中牟利,因犯非法經營罪被一審判決五年六個月。過去打擊刷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由工商部門對刷單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但判罰的上限僅是 20 萬,遠不能震懾違法行為。此案備受關注,向社會昭示了炒信刷單的行為完全可以被追究刑責,給公眾以警示。即使是所謂“正規”而非詐騙的刷單也是違法行為,因此廣大廣友切不可嘗試刷單炒信類工作。

刷評論、直銷/代理、打字、網絡發帖等類型的工作也是虛假網絡兼職的主流類型,通常通過要求繳納會員費、培訓費、材料費等方式騙取錢財,并簽訂網絡協議承諾日后返款打消求職者的顧慮,但一旦錢款到手就消失于網絡。除此還有游戲代練等形式的虛假兼職,不法分子會通過發送所謂的“后臺系統”、“會員身份入口”等鏈接或二維碼誘騙受害人點擊、掃描,而網址多為收集個人信息的釣魚網站或下載木馬病毒的鏈接,一旦訪問后果不堪設想。總的來說,虛假網絡兼職呈現出高薪、門檻低、薪資現結等明顯特征,極容易吸引社會經驗欠缺、沒有正式工作、空閑時間較多的年輕大學生、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
虛假招聘:假冒信息滿天飛 變相收錢套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