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明珠“造車”一說 傳播已久,此次對一汽夏利的收購行為,透露出格力布局核心充電技術之后,終于開始落地具體產業,帶動格力電器向新能源行業轉型。
瞄準一汽夏利
2017 年 9 月 8 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一汽股份”)發布公告稱,一汽股份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股票簡稱:一汽夏利,股票代碼:000927)于下午開市起停牌。
同時,多家媒體報道稱,董明珠及格力團隊于幾日前現身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集體參不雅觀天津一汽工廠。一汽夏利內部人士也對外爆料稱,董明珠攜格力團隊就入股天津一汽夏利事宜進行了最后磋商。

據雷鋒網了解到的消息是——格力團隊人員已入駐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收購具體事宜最快或將于下周公布細節進展。而一汽夏利第二大股東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將于此輪退出。
但 9 月 18 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澄清“造車”傳聞,“公司及公司高管團隊從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進行磋商,也未前往并入駐天津一汽夏利,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出面澄清的,是格力電器公司。此前,董明珠欲帶領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轉型介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其掐斷的,也是格力電器。
2016 年 4 月,格力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該交易標的為珠海銀隆; 8 月,格力終于正式公布了收購珠海銀隆的詳細方案,格力擬向珠海銀隆的全體股東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珠海銀隆合計100%股權,收購價格大約在 130 億元。
10 月 28 日,格力召開 2016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因配套募集資金議案未通過,導致格力收購珠海銀隆事宜受阻引發證監會下發關注函。最終, 2016 年 11 月 16 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頒布頒發,決定中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珠海銀隆。收購以失敗收場。
其后,董明珠個人聯合萬達、京東、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等 4 家單位,共同增資 30 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個人投資約 10 億元,獲得約7.46%的股權。當時王健林還笑稱:“這都是因為董明珠,我相信她的判斷。我連本身占多少股份也不太知道。”
2017 年 4 月最新資料顯示,董明珠持股比例已攀升至17.46%,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布局新能源
董明珠為何要鐵了心入股珠海銀隆?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體現,珠海銀隆的核心技術是鈦酸鋰電池,具有高安適性、高不變性、長壽命和綠色環保的特點。缺點是能量密度低,作為汽車動力電池時,體積、重量、電池總容量、汽車續航里程均受限。
而其突出優點則是充電速度快,適合頻繁短途行駛、中間具備泊車充電可能的車輛——好比珠海銀隆的主打產品電動公交車。
憑借“超導納米環形結構新型電池”這個核心電池技術,珠海銀隆在 2009 年時就已實現電動大巴 500 公里續航,并且每次充電僅需十多分鐘。據雷鋒網了解,該技術彼時被廣泛認為是與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中聚雷天稀土鋰電池并肩的技術。再之后,通過系列投資并購,珠海銀隆建立起從電池、電機、電控、電空調到電動汽車產業鏈。
主要注意的是,珠海銀隆這些廣受好評的核心電池技術,來自其背后的一家海外企業——由于長期虧損、已在納斯達克退市的Altair Nano(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美國奧鈦”)。
2010 年,,珠海銀隆最終實現53.18%持股比例的收購行動,將美國奧鈦收入囊中。其后,美國奧鈦兩家下屬子公司——Altair US與Altairnano(簡稱“奧鈦納米”)也被一同納入珠海銀隆體系中。借此,剛于 2009 年成立的珠海銀隆,正式邁入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和儲能技術領域。
據奧鈦納米官方資料顯示,公司所掌握的電池技術具備安適性較高、快速充電、循環壽命長、工作溫度范圍寬等特點。從充電次數來說,傳統鋰離子電池在報廢前通常可充電約 1000 次,而在實驗室測試中,奧鈦納米能量存儲和電池系統已實現 16000 次以上的充放電循環,其速率比常規電池高 40 倍,且仍連結了高達初始充電容量80%的容量。
雖然鈦酸鋰電池暫時具備能量密度低、成本較高等問題,但既然選擇將這項技術握在手中,董明珠就不成能不將其具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