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南七道(微信:nanqidao)
托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里面,提出了一個受人關注的不雅觀點:在未來,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平。這個不雅觀點的起源,是印度互聯網公司Infosys首席執行官奈里卡尼,在接受作者采訪時說:“湯姆,當今世界的競技場已經被夷為平地。”
從這個不雅觀點出發,弗里德曼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全球變革。在他的描述中,開放源代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鏈和搜索技術等被稱為鏟平世界的 10 大動力,世界從一個球體釀成平原。在全球化的大配景下,全球的分工協作正在一體化,同時信息也在一體化,在互聯網發展的大配景下,全球的信息也在快速的共享和平等化。但是,在這美好的表象之下,由于信息獲取和認知能力造成的新的不服等,正在越來越嚴重,互聯網正在加大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不服等。
1
信息的不服等從沒有消失
互聯網創業者安德森是互聯網始祖網景核心成員之一,后來創辦了高科技公司森尼韋爾。他說:“今天我感到最深遠的變革是,一個 14 歲的小孩子,不管他是在羅馬尼亞、印度、 俄羅斯或是越南,他都能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信息、工具和軟件,因此我確信下一個Napster將出自非主流國家。由于生物科技越來越不需要在實驗室完成,各種染色體方面的數據都可以在網上獲取,因此你甚至可以在電腦上發明疫苗。”
互聯網確實加速了信息的流通速度,極大的提升了信息獲取的便捷性、渠道的豐富性。在很多媒體人及互聯網創業者眼中,互聯網的世界簡直就是一個烏托邦的大同世界,在這里,不分地域、年齡、性別、種族、階層、膚色、教育、財富多少等,大家可以在這自由的獲取各種本身想要的信息或者資源。
但是,這只是互聯網對世界有利改變的一個方面,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正在加劇這個世界的分化。從主動獲取信息、協同的角度來看,世界是扁平的,然而扁平并非平等。即便信息流通是扁平化的一個要素,能讓獲得信息的人有機會參與世界,可對于那些無法分辨和提取信息的人來說,,平等或許根本無從談起。
在過去的數千年里,信息的采集和傳播歷來都是一種特權,普通人根本無法參與到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
早在中國西周時期,還沒有發明紙張,主要是用刀筆在竹簡、木牘刻寫制作成冊,一般人的財力和人力根本無法企及。相關的書籍也是由政府辦理,讀書人要想學習,必需向官府申請。 而口口相傳,釀成歌曲等形式后,演奏所需的的器物只有官府才有。同時在宗法制條件下,代代相傳,世襲罔替,學習和信息的獲取成了一種壟斷。雖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標語,開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但是覆蓋的人數還是很有限,主流教育依然受貴族把控。
即使在幾百年后歐洲的中世紀,也是宗教壟斷著歐洲的教育。只有教士和貴族才具有受教育的權利。教師幾乎是由神職人員壟斷著,他們根據本身的利益和需求,來傳播和解釋著一切信息,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知識文化信息的壟斷和解釋權。中世紀的歐洲,除少數進過教會學校的教士能閱讀、書寫拉丁文外,普通老黎民幾乎全是文盲,就是世俗貴族能讀書識字的也不久不多。所以中世紀被后人稱為“暗中的時代”。
待發展到了近現代,信息的壟斷依然釋放出巨大的商機和紅利。在國內飽受爭議的書籍《貨幣戰爭》里,就特別提到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巨富家族。書中提到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英法等多個大型戰爭前,就建立了本身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收集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的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布(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 據說這個情報系統幫手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中優先獲得情報,并借此掌控了整個英國的經濟。當然后面也有各種差別的不雅觀點和辟謠。
時至今日,信息的傳播和獲取已經開放了很多,但整體依然是壟斷局面。就算媒體開放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主流三大電視網絡巨頭ABC、CBS和NBC,和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三大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這些媒體控制著美國的社會、財經和政治輿論導向,影響著其他媒體。它們是信息的原始來源,而這些核心媒體,都控制在猶太人族群(含猶太高管)手中。他們幾乎控制了全球90%的媒體。
2
互聯網正在加劇信息的不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