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地,麥當勞中國改了個名,現在它叫“金拱門”。
改名的事發生在 10 月 12 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已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而早在 2 月月前,其投資者名稱也已由麥當勞中國辦理有限公司變換為金拱門中國辦理有限公司。
更名一事,與麥當勞在華的業務變換有關。本年 1 月,中信集團旗以 20.8 億美元收購了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本年 8 月,雙方業務正式交割完成,并成立了新的麥當勞中國。
除了改名字,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革。
按照億歐網透露,麥當勞中國在被中信集團收購后,已經停止接受個人加盟,其特許經營網站、加盟咨詢熱線均無法拜候與撥通。
“特權經營”模式是麥當勞多年來在全球高速擴張的關鍵,其在全球超過 8 成的門店都屬于特許經營,但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內地的門店都以直營為主。

(圖片來自:麥當勞中國)
這一情況直到本年中信集團的入股后才有了變革。2017 年 7 月 31 日正式交割后,中信、凱雷和麥當勞成立了新麥當勞中國,新公司(也就是如今的金拱門)成為了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規模的特許經營商,運營和辦理中國內地約 2500 家麥當勞餐廳,以及香港約 240 家麥當勞餐廳。
億歐網認為,雖然官方并未直接對此予以承認,從麥當勞北京有限公司高級公關經理王建暉的回應來看,新麥當勞中國并不打算再開放其它特許經營。
在新麥當勞中國此前公布的中國內地“愿景 2022”加速發展計劃中,提出了未來五年需要連結年均兩位數的增長目標,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自新門店的業績。因此,門店的擴張成了新公司在這份“五年規劃”的重中之中。
根據計劃,五年內,內地的麥當勞餐廳將從 2500 家增至 4500 家,開店的速度也將從每年 250 家提升至每年 500 家。
麥當勞的著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內地市場,他們的老對手肯德基已經開出了 5000 多家門店,而且覆蓋到了中國的四五線城市。《好奇心日報》獲得的數據顯示,2016 年肯德基在中國連鎖餐飲市場上所占份額是麥當勞的兩倍,兩者份額別離為 11.6% 和 5.6%。

快速開出更多的門店將是麥當勞與肯德基競爭的關鍵,,而特許經營或許是最有效的途徑。
麥當勞首席財務官凱文·奧桑(Kevin Ozan)在一份聲明中體現:
重特許經營模式將帶來不變的營收和收入流,獲得更高的本錢回報,從而持續鞭策股東價值上漲。
在新一季的財報中,由于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不再計入整體營收,麥當勞整體收入下降了 10%,為 57.5 億美元,但出售這部分業務所獲的 8.5 億美元使得麥當勞經營收入大漲 44%,6% 的全球同店銷售增長也高出華爾街預期。
題圖來自:麥當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