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如果有人問你,什么是最好的理財選擇,想必你會毫不猶豫的推薦BTC、ETH、XRP等等全球前十的主流幣種,并會附帶一句“相信我,這是你階級躍升的最后一個機會”。
的確,時至今日,在經過“雙創”的政策紅利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互聯網行業對于后來者已經越來越不友好,在巨頭、小巨頭的重壓下,細分領域能殺出重圍的基本已經選擇站隊。
在這種環境下,去年幣市的大牛市為90后、00后等新一代群體帶來了在財富以及事業上彎道超車的機會。隨之而來的是全民炒幣的熱情,以及堪比之前“雙創”的創業熱潮。
不過,和互聯網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區塊鏈離錢太近離技術“太遠”,迄今為止,我們只看到了無數的創業項目,卻沒有看到哪一個是我們可以親身體會到的。區塊鏈寵物?那只不過是國內廠商的模仿之作。挖礦APP?一個換成Q幣系統一樣試用的APP能叫DAPP?。
僅僅一年,韭菜眼中的“炒幣”已從暴富、階級躍升淪為理財手段
百度萊茨狗
區塊鏈離技術“太遠”并不是其沒有技術含量,而是理論大于實際應用,以空中樓閣支撐起的美好愿景,成為了一部分散戶投資人(韭菜)信仰的來源。
在比特幣升至20000美元的那段時間,坊間隔三差五就會流傳出一些暴富的神話,主角基本都是90后,幣圈關系如何如何深,持有巨額BTC,一夜賺了上百萬等等。虛擬幣這種放棄傳統股票所背負的漲停限制,更加刺激參與者的熱情,大部分韭菜都在夢想著通過虛擬幣實現一夜暴富、財務自由。
小利就是筆者所認識的一位韭菜,炒幣時間一年不到,但其實他從2012年就開始關注比特幣。當時這種東西還是屬于少數技術極客的玩物,他周圍除了他也沒幾個人關注。之所以那個時候沒有炒幣,原因也很簡單,看不懂
“現在看得懂嗎?”
“還是看不懂。”
小利再次關注虛擬幣一是工作之后,在同事不斷的散播BTC等等幣又漲了多少多少,禁不住誘惑再次拾起了這個看不懂的玩意兒。自學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的那位同事也被他帶上了炒幣的“不歸路”。
說看不懂實際上有點不準確,技術出身的小利其實多少能明白虛擬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但是,現在他更看重虛擬幣的價值,對于技術,只停留在學習和觀望階段,甚至面對門檻奇低、薪資奇高的區塊鏈技術崗位也興趣寥寥。
僅僅一年,韭菜眼中的“炒幣”已從暴富、階級躍升淪為理財手段
94對于整個區塊鏈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分水嶺,幣圈也不例外,小利在炒幣方面屬于保守型,等他研究完政策、行業格局、趨勢等等影響幣價的因素之后,已是去年的10月份。所以,他一直都比較后悔入場比較晚,導致沒有賺到什么大錢,而且,從短期來看他甚至還虧了。
“不打算找個高點變現解套嗎?”
“解啥解,就算虧本也虧不過貨幣增發。”
現在,小利將虛擬幣基本看成了一種新的理財產品,每個月從工資中拿出大部分進行定投,所謂財富自由、階級躍升在他看來希望不大,他只是將虛擬幣看成了一種價值投資。當然,他也是一位無區塊鏈信仰的韭菜,不相信名人站臺,甚至不太與周邊的其他炒幣者交流。
小利的炒幣理念已經算是很“佛系”了,放長線釣大魚。而比他更穩的就是12年曾與其交流過比特幣的兵兵,只觀望不入手,他對筆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指不定哪天就會被政策給摁“死”。
實際上,虛擬幣的出現給了一些人資金流動、保值升值的新入口。94之前,或許暴富和財務自由真的存在,但現在,虛擬幣更多的只是一種理財方式,尤其是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的熊市極大的打擊了市場的信心,即便EOS主網上線前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帶來了幾波短暫的牛市,但主網的艱難上線以及正式運行似乎讓EOS的光環不攻自破。
但是,即便行情不好,虛擬幣似乎還是目前最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它比股票、基金、期貨更刺激,市場的火熱加之被宣傳了無數遍可以改變現有格局的技術,讓很多狂熱者義無反顧的投身其中。
一位持有不少BTC、ETH等虛擬幣的朋友曾對筆者表示,即便選擇將手里的幣變現,先不管盈虧,變現后的錢你要投到哪里?虛擬幣有很多坑、有騙人的把戲,這些東西,股票一個都不缺。
錢生錢是大部分人最為原始的追求,虛擬幣或許恰好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出口,即便最后低于預期,但這個行業還有技術前景做支撐,只要還有可說的“故事”虛擬幣的投資收益就要遠大于傳統的理財方式,只不過散戶投資者會變得更加理性。更何況,在幣安和OK的帶動下,一大批“交易即挖礦”的平臺正在來的路上,韭菜們已經嗅到了羊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