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51
“一年紅火,兩年穩中有降,三年就撐不下去”。難道網紅餐飲的宿命都是過把癮就死,撐不過兩三年的“短命”怪圈?喜茶會不會是例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白巖松
2017年消費市場的開年第一火,喜茶當之無愧,紅到讓那些曾經“飛”在互聯網風口上的“豬”都感到慚愧:排隊六小時,每人限購三杯,黃牛250%加價,實名制購買,發跡于二三線城市的喜茶搖身一變,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企業。
而喜茶走紅的另一面,是網紅餐飲“始祖”們相繼傳來殉難的消息:紅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記”頒布頒發停業,很高興遇見你、水貨、小豬豬相繼閉店,“一代宗師”雕爺牛腩、黃太吉等更是徒留一地雞毛……
“一年紅火,兩年穩中有降,三年就撐不下去”。難道網紅餐飲的宿命都是過把癮就死,撐不過兩三年的“短命”怪圈?喜茶會不會是例外?
進擊的喜茶
「喜茶」火了。創投圈驅馳相告。
2017年2月,喜茶入駐上海,首家門店平均每天賣出近4000杯,奶茶杯疊起來的高度接近于上海第一高樓——總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
在上海人民廣場來福士商場中,排隊買喜茶幾乎成了一道風景,上百人在店門口前排隊等待,最長等待時間為6小時,火爆的場面甚至“逼”得商場保安維持秩序,期間還穿插著各類黃牛,原價20元擺布的奶茶被炒至近百元。
不行思議,這個網紅餐飲竟然出自一個90后之手。2012年創辦喜茶,聶云宸只有21歲,在他的操盤下,如今喜茶堪稱茶飲界的一匹黑馬。
這個誕生于三線城市的茶飲品牌,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成為了茶飲行業中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2011年在江門市創立,如今已在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地開了50余家門店,除前期部分加盟店之外,均為直營。聶云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其廣深兩地門店,平均單店單月營業額100萬+,其中深圳排隊最火爆的海岸城店,面積90㎡擺布,月營業額150—170萬。
這個數字有多“可怕”?即使放在市場成熟、又是消費剛需的餐飲界,其坪效都能位列超一流矩陣。
崛起于深圳的云味館,日均翻臺達到15次,200多平的店面營業額1000萬/年,就成為眾多餐企搬著小板凳研究學習的對象。
這個數字從上游供應商及同行口中得到證實。一位同樣做茶飲的老板體現,“一個茶飲店能做到120萬元的營業額是很嚇人的,但喜茶做到了,即使相對欠好的,也有50萬元擺布。”
喜茶高舉高打式風格,讓敏銳的本錢大鱷嗅到了機會的味道。2016年,喜茶獲得超過1億元融資,由知名投資機構IDG本錢以及知名投資人何伯權共同投資。
本錢介入,聶云宸如虎添翼。喜茶現在有50家店,本年的目標是開到100家。據他透露,此輪融資,除了擴張,考慮更多的將是內部的完善——在人員培訓、ERP、門店品控、辦事辦理、品牌調性和產品升級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提升。
為什么說喜茶在上演“自殺”?
喜茶的現象級走紅,成就了一大波人氣奶茶店。但當我們重新審視時,喜茶爆紅背后卻危機四伏——
我們只見喜茶排隊的長,可曾想過,這排隊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我們艷羨喜茶成了網紅,可曾想過,網紅能有多長久?
我們只聽說喜茶拿了IDG、何伯權一個億,可曾想過,他為什么要拿這1個億?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些“網紅美食”。他們聲勢頗高地進入餐飲界,席卷一票粉絲,之后從“當紅炸子雞”到人氣漸失,逐漸被淡忘甚至鄙棄。許多網紅餐廳都在經歷相似的道路,面臨相似的困局,究竟是怎樣一種套路?能不能破局走出“花無百日紅”困局?
按照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而這一年GDP增長只有6.9%。但是,別的一項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業月倒閉率高達10%,年復合倒閉率超100%,北上廣深半年倒閉16萬家餐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是《阿房宮賦》中的警言,告誡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喜茶暫時成功背后的營銷策略和喜茶所面臨的危機,卻也值得深思。
1.脆弱的產品護城河
聶云宸自述,花了一年的時間不停修改配方研發新品,才有了后來喜茶的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