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4
文/柳華芳
HTC在一步步滑落,CEO王雪紅向股東致歉,并發給員工內部信件談了本身的思路想法,王雪紅認為“HTC的問題在營銷,不在產品”,并在信件中列舉了一大堆改革辦法。在我看來,王雪紅正在犯錯誤,犯一個臺灣企業家經常犯的錯誤,總是用歐美市場的策略和思路來看待大陸市場,總是用過去的眼光和品牌理論來理解大陸市場和大陸消費者,以至于戰略失誤頻頻。
雖然微博粉絲說王雪紅和我長的很像,但是,我的不雅觀點比較明確,HTC的問題自然有營銷的問題,但是產品問題也是有的,最核心的問題出現在王雪紅本身身上,HTC最大的問題是戰略失敗。
面對小米的崛起,HTC毫無反應,面對華為手機的厘革崛起,HTC也毫無反應,而事實上華為和小米已經是大陸最主要的兩大手機廠商了,這樣兩大競爭對手的營銷理念、產品理念的變革,從目前來看,王雪紅和HTC基本上用狂妄來敷衍和無視了。
誤讀小米,把小米成功只歸結于營銷成功
小米早期是模仿蘋果系統UI風格而著稱,而后逐步形成本身的設計語言,他們依托電商模式和粉絲社群成功地打造了一個快公司,小米的成功也時常被解讀成營銷的成功,一堆成功學培訓師或企業培訓講師可以用小米的營銷神話來忽悠客戶,但是,小米的成功真的只是營銷成功嗎?
答案是否定的。小米是一個由摩托羅拉中國區大量前員工為班底的手機品牌商,創始高管都是著名公司的頂尖人才,打造一個智能手機企業需要軟硬件各方面人才。小米的30%成功來自于其商業模式的戰略前瞻性和創造性,40%來自于人才質量,20%來自于供應鏈能力,10%來自于營銷,這是我的個人理解,當然,外部媒體和行業報道一定是聚焦到離市場更近的營銷上。
但是,王雪紅和HTC也把小米僅看成營銷成功,那就有點過于抱殘守缺了,事實上,小米的模式已經震驚了世界,但是,為什么震驚不了臺灣呢?一方面是小米在臺灣的表示,未必像大陸這么牛,另一方面,臺灣是一個開放互聯網世界,大多數臺灣人在用facebook、line、twitter等設計工具,如果不經常和大陸交流的臺灣人可能意識不到在微博、QQ空間等社交媒體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小米的強烈沖擊力。
小米模式背后的彈性供應鏈系統是需要傳統手機廠商去認真學習和厘革的,小米在周邊產品、智能產品等方面的布局和重視很好地延續了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認知和連接,而且讓小米產品覆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不但是營銷,更重要的是戰略。
華為手機崛起不是一定的,華為的態度是HTC所缺失的
像華為這樣的世界500強級另外公司,手機業務崛起很多時候會認為是技術資金力量雄厚的一定,但是,,我告訴你,華為手機崛起不是一定的,當下中國手機市場沒有一定的市場,華為手機的崛起來自于華為的戰略選擇正確。
華為手機業務崛起首先選自于余承東等高管團隊的謙虛務實,華為并沒有否認小米的成功,而是邊對抗、邊學習、邊厘革、邊逆襲,這是一家態度很好的公司,沒有世界500強的狂妄,卻有極強的學習力和自我厘革能力。在眾多大陸傳統手機廠商里,華為最早讀懂了小米模式,而且學習吸收借鑒,余承東果斷地主導了這場大厘革,改變了華為的供應鏈模式,并靈活地采取開放合作模式和電商模式,為華為手機快速崛起埋下了伏筆。
華為真正標致的戰役是本身的4G技術優勢和自主研發的海思芯片,在大陸市場全面升級4G的進程中,華為不但早推出4G手機幾個月,并且在手機系統UI方面升級成體驗優秀的EMUI3.0,這一仗奠定了華為手機的全面崛起。
再看看HTC這幾年,模式上沒有真正吸收創新模式,營銷上也沒有什么亮點,產品上雖然不差,但是也談不上驚世駭俗,卻保存著懷舊式的狂妄,這樣的態度怎么能進步,怎么能自我超越呢?HTC要是拿出華為的虛心和厘革執行力,也許還有戲,如果還是這么本身蜷縮在臺灣的小世界里,那么,思維的戰爭已經頒布頒發失敗了。
王雪紅和HTC應該清醒面對的幾個事實
王雪紅應該忘記HTC過去的輝煌,認真地研究一下小米,認真地看一下大陸手機廠商們都在干什么,這幫家伙在很多玩法方面是超越歐美的,HTC不該該還活在歐美為中心的舊時代里。華為、小米、oppo、vivo等大陸手機品牌都已經進入到了重視設計語言的階段了,HTC過去那些設計優勢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下一篇:如何給公眾號起個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