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2
“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內心”,這是公眾號“烏云裝扮者”的自我介紹。
和這句簡短克制的介紹語一樣,這個創立了三年的公號鮮有推廣,不按期停更,卻憑著獨特而有趣的內容聚集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個雜志編纂的媒體不雅觀察,還可以看到第一人稱的世界體驗,有點怪趣味,又充滿了神秘感,用創始人烏云裝扮者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匿名的賬號,你透過這個男孩的背影看到了他的世界,但你看不到他是什么樣子的。”
新榜會客廳第三期,我們見到了這位神秘人物——“烏云裝扮者”的創始人,跟他聊了從GQ雜志辭職運營公眾號的經歷,以及他比來的內容創業項目“荒野氣象臺”。
跟烏云裝扮者約見面的地點,是一家有些嘈雜的星巴克。剛和同事看完展覽,拖著行李箱趕來的烏云裝扮者看起來有些疲憊。“我們就不點喝的了”,他猶豫了一會兒,又說:“我還是來杯伯爵紅茶吧。”
休息了半晌,烏云裝扮者的神情看起來輕松了許多,“好吧,你們沒什么要問的嘛?”他一邊喝一邊問道,我們都笑了起來。
“漲粉這件事,我已經沒有脾氣了”
“烏云裝扮者是我在博客大巴的賬號名稱,我也忘了為什么叫這個名字”,當我們問他為何要給公眾號起這個名字時,烏云裝扮者解釋道。
在做公眾號之前,烏云裝扮者一直在GQ雜志做報道編纂。“三年前傳統媒體的編纂還是非常看不上自媒體的,但是突然間就被打懵了。”他說,那時候正處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劇烈變動的時候,于是他在別人的建議下開通了公眾號。
公眾號開通后,烏云裝扮者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聲討新媒體不付費的現象,,因為互聯網的出現,雜志的文章被免費分享到互聯網,買雜志的人越來越少,“我當時就是以傳統媒體人心態,去發泄這種情緒。”他說那篇文章當時被很多媒體同行轉發。
烏云裝扮者的第一篇推文
一開始,烏云裝扮者的讀者基本是媒體圈的人, 2014 年 8 月小時代彈幕首映式的時候,他寫了一篇關于彈幕電影的文章,這也是“烏云裝扮者”第一篇閱讀量10w+的文章。“然后突然之間,我就有粉絲了”他笑著說。
烏云裝扮者說,這個公號的內容并沒有限定在某個垂直領域,他的初衷是希望本身以一個媒體人的視角來不雅觀察這個世界。在賬號開通三年的時間里,其間多次斷更,然而粉絲數一直不變在 20 萬擺布。
“烏云裝扮者做出來之后,公司開始把新媒體的部分交給我來做,當時GQ公眾號只有 8 萬的粉絲,我接手的時候烏云裝扮者已經有 20 萬粉絲了。”然后烏云裝扮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把GQ拉到 25 萬粉絲,這期間他沒有再怎么更新過本身的公眾號,于是粉絲數一直沒怎么變過。
“這傍邊很多人都是取關了再回來關注的,我不是特別在意取關這件事情,它就像一個你認識的人,你也不會沒事天天見面。”烏云裝扮者說,他曾經也為漲粉這件事情懊惱過,后來就沒有脾氣了,他開始學會接受這一點:“我覺得我的天花板就在這兒了,那我就負責跟這 30 多萬的人交伴侶就好了。”
“廣告主買的是我的制作能力”
烏云裝扮者的頭條廣告費用,在同粉絲量級的自媒體賬號里非常可不雅觀。而為了保證廣告質量,烏云裝扮者基本只為A類客戶寫作。
為什么能獲得這些A類客戶?
“我一開始就會給它規劃,它應該有什么樣的客戶,我應該做什么樣的選題” 烏云裝扮者迅速回答到,“我還是想把它維持在必然的文字調性上,這些高端品牌才會找你,它不希望它東西掉得太厲害,所以我很少做吃喝玩樂的內容。”
下一篇:風控決策引擎系統的搭建設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