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1
插畫的合理應用可以很好地幫手用戶了解你的產品,實現差異化設計。本文作者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各位同行在未來的插畫設計中提供一些幫手。
在互聯網產品剛剛興起的階段,app對于用戶來說更多意味著一種工具,界面設計講究“專業性”,用戶要求也不是太高,看懂能用就行。但是隨著手機與用戶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現在我們早晨醒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晚上也經常是手機伴我們入眠。手機不但僅是工具,它開始釀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身體的延伸。
用戶對于app的要求也水漲船高起來,對于新時期的用戶來說,app不但僅是功能的集合,還要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網站也面臨同樣的挑戰。如何讓產品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進而與之建立聯系開始成為了設計師們的一個共同的課題。插畫的合理應用或許可以幫手到我們。
人性化處理用戶對于傳統互聯網產品一大吐槽就是過于“機械感”,對此設計師們對產品進行了人性化處理。拿谷歌日歷舉例,一般的日歷類應用界面可以做的很簡單,直接給用戶展示一個“日歷”就行了,用戶同樣可以看懂。但是谷歌日歷很聰明的使用了插畫,并且每一個月份都會更換,這可以很好的拉近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距離。
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寧波銀行直銷銀行,其圖標每個季度都會更換。按期更換的圖標/插畫打破了傳統的一成不亂,更能獲得用戶的好感。
谷歌日歷對于插畫的偏愛不止于此,我們發現在用戶的個人日程中,好比你添加了一項活動擺設“晚上8點和同事Jimmy喝咖啡”,那么這個活動配景就會配上很俏皮可愛的咖啡插畫。用戶的情緒能夠被調動起來,特別是對于低年齡段和女性用戶來說,她們很喜歡這種趣味性插畫。
高效的信息傳達此外,用戶對于具象元素(插畫,icon,圖像或攝影圖等)的感知能力遠比文字要強得多。所以同樣的一個日程擺設,使用了插畫了以后,用戶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明白,這個是和同事的咖啡約會,阿誰是要去牙醫那里看病。
按照尼爾森的一項統計顯示,用戶平均只讀每頁文本內容的28%。這意味著,面對大段文字,用戶很少去讀,他們更多的是“掃描”。
以Intercom為例,該網站的幾乎每個頁面都配有了Quentin Vijoux的插畫。其不拘一格,異想天開的風格令人著迷。當然這里的插畫可不但僅是為了好看,每幅插畫都是與其頁面內容相關聯起來的。用戶甚至不消看文字,通過插畫上所描繪的場景就可以知道該頁面的大致內容。插畫在這里可以說替代了傳統意義上“標題”的作用,不過這種“標題”更加的高效。
Intercom中插畫的應用更可以幫手其品牌樹立形象。目前市場上有大量功能相近且設計相類似的產品,用戶最終選擇使用的是哪款產品可能就是因為他覺得有個頁面中那副長頸鹿插圖很好看。
增加產品趣味性Know Lupus是一個旨在向人們科普狼瘡這種疾病的網站。我們都知道醫學知識都是比較晦澀難懂的,所以學習過程比較枯燥。為了改變這個窘境,設計師們將學習過程做成了一個卡片問答游戲。寓教于樂,而且引入了插畫和動效,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性。
插畫or圖像具象元素不但可以更好的完成信息的傳達,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那么插畫能夠做的事情圖片(攝影圖)也能做到嗎?并不完全能。
這是一個大學生就業網站頁面,,左邊是一些重要的就業信息,右邊是一張兩個大學生的配圖。藍色的小點代表了用戶注意力所分布的區域,研究表白在有更為重要內容的前提下或者圖像自己不具有任何意義,圖像僅作為一個裝飾物的存在很容易被用戶忽視。
當然這并不料味著,我們需要把頁面中所有的圖像全部給刪掉,圖像依舊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元素,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正確的去使用。
不才面這個頁面中,用戶可以看到團隊中團員信息,我們發現用戶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團員的頭像上。為什么同樣是圖像,所獲得的待遇就差的那么多呢?因為這里的圖像(頭像)是有意義的,具有功能性,而不是一個裝飾物。用戶通過頭像可以迅速準確的獲知組員身份,這比一個個去看組員姓名要快得多,所以用戶會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圖像上。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圖像成為了傳遞信息的載體,它們不再只是內容的裝飾物,它們自己就是內容。
上一篇:淺談APP意見反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