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8
進入電商大促月,一大妨害扣拉新已經在路上了。這不,小紅書在昨天就率先打響了六月電商大促第一槍。昨天上午十點,經過短暫的半小時限流之后,銷售額就一路高歌。截至今天,我們從小紅書官方得知的數據如下:
開賣 2 小時后,小紅書銷售額達到1 億元;
6 月 6 日當天小紅書在蘋果 App Store 購物類下載排名第一,現在在免費總榜單排名第一了;
一年前小紅書參加 66 大促的商品數量是1 萬件,本年增長到15 萬件;
總用戶量已經突破 5000 多萬。
自從去年 7 月《創業邦》對小紅書進行獨家封面報道后,這家創業公司已經有一年沒有在公眾視野里發聲了。電商大促向來會有銷售額的發作,小紅書 6.6 在 10 分鐘內賣出了 500 萬元防曬霜。
去年 4.8 海淘新政后,小紅書也經歷了所有跨境電商都要過的斷崖式下跌,但現在看它至少摘掉了跨境電商的標簽,正往下一個量級邁進。同時,它也是一家最激進地啟用機器分發流量的電商+社區。這有賴于前 Google 全球研發總監郄小虎的加入,一年多的時間內,技術團隊從 40 多人增加到 100 多人。
小紅書創始人兼 CEO毛文超(右)和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左)
2016 年初,小紅書的投資人彭志堅對 CEO 毛文超說,這是小紅書關鍵的一年,做好了會進入一個安適的區域,整體再上一個量級。現在看來,至少安適了。但本年可能才是最關鍵的一年。從去年 6.6 大促結束后,CEO 毛文超和另一位創始人瞿芳都極少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用了一年時間,想明白一件事:零售的素質——多快好省,然后在這 4 個方面去深化和改善。
看透零售的素質:多快好省
多快好省是很多電商喊過的標語,但小紅書從來不是一家完全踩著電商邏輯發展的公司。當它開始研究這這四個字時,意味著小紅書在過去一年做事的方式發生了很多變革,好比,補過去人們認為的“短板”:
多:SKU 一度是小紅書電商的瓶頸。2016 年下半年小紅書拓展了第三方平臺和品牌商家,去年 6.6 大促 SKU 數量在 1 萬多件,本年則有15 萬,翻了 14 倍不止;除了最早的美妝個護,服裝、3C 等品類在快速增長;
快:早期迅速發展的招牌技能之一。為了讓商品快點到用戶手里,小紅書一直在使用一筆運費分開發貨的策略;
好:精選好東西是招牌技能之二。有社區巨大的用戶行為和數據支撐,小紅書一直擁有快速制造爆款的能力;但已經做了 3 年電商的小紅書不能再單靠選品這一個優勢去競爭,它越發重視供應鏈的可靠性和不變性;
省:在過去曾經是軟肋。但本年成了發力重點,連續出了幾個大招。好比在 66 大促前夕推出了“一貴就賠”政策,比價范圍涵蓋了目前市面上所有上規模的電商。它還推出了 266 元/年的會員制,可以享受單件包郵、會員折扣價格等等。
“因為我的東西好,所以甚至可以賣得貴一點”,這種情緒甚至一度在小紅書電商隱隱滋生。也許過去的理念也多少導致了一些人有這種不雅觀點,因為小紅書一直想做的都是一個“逛”的平臺,并不希望用戶只是在大促的時候買東西,把它當成囤貨平臺。可是當電商跑得飛快時,頻繁有用戶發來賀電:“我就是很喜歡小紅書,即便你們這里貴一點,我也愿意在這買”。在一次小紅書內部舉辦的品牌會上,一位一線化妝品牌的老大真心實意地夸獎:“在小紅書一上架,XX電商的流量就漲了”。
在毛文超和瞿芳聽起來,這些話總是哪兒分歧錯誤——必然還有很多人因為“貴一點”,沒有成為小紅書的粉絲,或者干脆在小紅書找到好東西后,去“不貴的”平臺下單了。
本年年初,小紅書對用戶做了一次大規模的訪談,包孕新用戶、只看社區不在電商買東西的用戶、買過東西但很久沒有回購的用戶等等,想知道用戶買和不買的理由。訪談結果大體顯示,買的用戶極少是出于“自制”,而是“我相信你”;不買的原因就很多了,有人覺得貴,有人不安心,還有人仍然找不到在哪兒買。
小紅書想做最好的電商,就得圍繞著提升用戶信任感繼續下功夫,對信任它的用戶更好,讓不信任它的用戶開始信任它。
信任感翻譯成人話是——買東西時不消思考,或者只用思考這個東西你喜不喜歡,至于這個產品是不是真的?價格是不是最劃算的?買完會不會降價?物流會不會太慢?出了問題客服能不能解決?“這些都是中國電商環境下消費者活得累的地方”,毛文超說。
基于此,他要求電商做到兩點:
第一,保證商品不會系統性地比其他平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