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6
1998年劉強東在北京成立京東公司;
2001年成為光磁產業最有影響力的代理商;
2004年京東多媒體網正式開通,開辟電子商務領域;
2007年京東多媒體網正式改名為京東商城,屹立于B2C市場,并建成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物流體系,并推行POS機上門刷卡辦事;
2008年京東商城擴充了平板電視、冰箱、空調等大家電產品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3C網購平臺;
2010年11月,圖書產品上架,實現從3C網絡零售商向綜合型網絡零售商轉型;
2011年7月,京東與九州通合作,正式進軍B2C在線醫藥市場;
2013年7月,京東成立金融集團;
2014年數十家潮流品牌和十一家高端品牌入駐京東;
2015年京東集團與韓國電商網站樂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組織架構重組,調整為4大事業部,3C、家電、消費品和服飾家居。
二. 淘寶發展史2003年阿里巴巴頒布頒發投資1億開辦淘寶網,正式進入C2C市場;
2003年10月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
2004年7月推出阿里旺旺,承載阿里系一切的溝通橋梁;
2006年淘寶推出了類目、屬性等分類方法,更好的引導用戶進行購物;在導購這個角色中,淘寶更是推出了首頁類產品、社區類產品、營銷類產品;
2007年,淘寶內部開始孵化B2C電商,即淘寶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天貓;
2008年淘寶網與阿里媽媽合并;如今淘寶(C2C)的收入主要來自賣家們的廣告投放,而天貓的收入則主要來自入駐商家的銷售傭金。
2011年,淘寶網孵化的業務線在拆分中清晰起來,淘寶網、淘寶商城、一淘(購物搜索)、聚劃算(團購)業務相繼獨立。
從以上可以看出,淘寶最初是單純的C2C,京東是單純的B2C,發展到現在兩者間有效的結合。京東是從原有的IT電子產品發家到后來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后主要的產品線是3C產品,到現在發展成為綜合性電商平臺,而阿里系現在旗下的產品,大多數都是由淘寶引申而來,如天貓、一淘網、聚劃算、全球購等。
三. 首頁分析作為電商類平臺,首頁飾演的是非常重要的“導購”角色。而作為導購,首先要知道是誰在使用首頁?核心用戶是誰?不難看出是買家、賣家、小二、合作伙伴等,從用戶的優先級來看,買家明顯優先級最高,再然后是賣家。細分買家用戶群體,也就是新手、專家、介于兩者之間的用戶,而新手才是核心用戶,只有新手才會在首頁研究各個板塊。因此從新手著手,繼續細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有明確購物目標的初級買家;有模糊購物目標的初級買家;無購物目標的初級買家。針對這3大類用戶群體,分析京東、淘寶首頁的異同點。
1、標題區相同點:
從視覺設計角度和用戶瀏覽習慣角度來看,左上部和中上部都是吸引用戶視線的絕佳區域(猜想:書籍的排版都是從做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戶的瀏覽習慣可能與此有關),因此淘寶和京東將logo均放置在頁面左上角,將重要的活動廣告區域放在頂部中間區域,加深了品牌認知度和活動影響力,為賣家和商家本身帶去大量的用戶流量入口;標題區中間部位均放置了搜索欄:?搜索欄對于電商類平臺來說是產品本身的搜索引擎,鏈接所有產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了浮動固定式的交互方式,用戶下拉頁面時,搜索欄始終置頂,為用戶提供搜索的便利快捷,提升用戶體驗;?從用戶角度分析,搜索欄對應的是有明確購物目標的用戶群體;?點擊搜索框,下拉框中顯示用戶比來的歷史搜索記錄,提高了用戶體驗;標題區的標簽欄均設置了下拉菜單的交互模式。差別點:
1)淘寶的標題欄中我的淘寶、購物車、保藏夾主要是為買家辦事,賣家中心、網站導航主要為賣家辦事,而商品分類與聯系客服兩者均有辦事,功能設計中買家、賣家的辦事入口非常明顯,都在一級菜單中顯示。
京東的標題欄中我的訂單、我的京東、京東會員為買家辦事,客戶辦事、網站導航為用戶和商家辦事。
可以看出淘寶標題區賣家中心入口非常明顯,與購物車、保藏夾優先級同等,而京東將商家入口放置在了二級菜單中,隱藏在客戶辦事的商戶處。與淘寶比擬,京東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自營(平臺招商),弱化了商家入口,淘寶第一眼給用戶的感覺是這里的賣家入口非常低,沒有保障,而用戶在京東則看不到商家入口,給用戶的感覺就是逛商場與逛集市的區別,與京東的slogan:“享受品質生活”契合;
上一篇:一個代表運營的小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