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3
兩天之前,OPPO R11正式銷售,,僅發售40分鐘,線上總銷量已經超過R9s線上首銷全天銷量,并且是現貨銷售。
OPPO在開售前準備了 200 萬的庫存量。因此,很多人問為何OPPO可以備貨那么多,而小米就長期缺貨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OPPO之所以供貨能力強,是因為單項目量大,付款好,計劃負責不拍腦袋,不惦記偷供應商技術,不瞎砍價,在不少廠商向供應鏈上游擴張的情況下,OPPO就成了供應商的摯愛。
比來幾年,華為海思風聲水起,小米也開始做松果芯片,似乎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垂直整合才是標的目的。而不做產業鏈延伸的OV比來兩年活得也很好,那么問題來了,垂直整合究竟是不是標的目的呢?
一、智能手機垂直整合的興起
手機行業垂直整合熱炒是幾年前三星蘋果爭霸的時候。2007年蘋果做iPhone的時,是沒有芯片的,蘋果用的是三星6400,而閃存、內存和屏幕也是三星供貨,當時韓國媒體(你懂的)就有iPhone是韓國手機的說法。
大約在2010之后,手機行業的老資格諾基亞、摩托羅拉逐漸式微,而三星和蘋果崛起的勢頭很明星。
蘋果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探索者,有先發優勢,而三星的成功,很多人就歸功到垂直整合上面去。
在巔峰期,三星的屏幕、SOC、內存、閃存、攝像頭/CMOS都在業內處于一流地位,三星手機也幾乎都是本身的核心硬件。三星通過控制供貨來打壓對手,華為、HTC都吃過三星的虧。
此時垂直整合被當作成功秘方。
隨后,蘋果收購了一家CPU設計公司,也開始了垂直整合的探索,蘋果選擇了SOC自主,通過三代產品就牢牢駕馭住了智能手機性能王者的地位。如今的A10處理器在一些項目的跑分上迫近Intel的低端桌面處理器,蘋果的高溢價也被認為與蘋果的垂直整合關系密切。
華為大約在同時段開始大力扶持海思,小米不久以后也成立了松果,垂直整合一時蔚然成風。
二、垂直整合的雙刃劍
大約2014年前后,三星在中國市場遇到了麻煩,隨著中國互聯網手機的崛起,三星的銷量開始下滑。而此時,垂直整合的問題開始袒露處理出來。
三星因為垂直整合,手機下滑不但僅是手機部門利潤下降,而是從屏幕到SOC,從內存到閃存的全面下滑,整個三星集團的利潤都欠好看,人們認識到垂直整合也有風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罷了經開始做垂直整合的華為和小米,也認識到垂直整合的成本問題。
它們只是做一個SOC,但是這個SOC要在成本、性能上超越高通、MTK就不太容易了,華為依靠其體量優勢,海思從高做到低,尚可消化,小米松果就很難處理了。結果就是小米搭載松果的產品銷量欠安。
到了2016年、2017年,不做垂直整合,就是搞好供應商關系的OV反而日子好過。
三、關鍵要看高度
蘋果、三星做垂直整合,產品有競爭力,OV不做垂直整合,比來兩年日子也過得很好。
垂直整合做不做,關鍵要看你垂直行業的高度。三星做垂直整合不是空穴來風,早在三星做手機之前,三星的微電子產業已經非常強大了。三星的內存、閃存、屏幕在手機之前已經做到業內翹楚。它做垂直整合是順理成章。
類似的還有華為海思,華為海思最初不是給華為智能手機準備的,并且通訊部門的配套,做手機SOC是小轉型。把海思獨立出來也能保留。
蘋果的垂直整合雖然做得晚,但是蘋果把產品性能做出來新高度,超越了市面公版的ARM軟核產品,靠性能優勢維持住iPhone的溢價,這個垂直整合也成立。
而OV不做垂直整合,是因為OV基本沒有上游產業鏈的技術積累,即使大力投入也不成能做出超越業界的新高度。換句話說,OV想做垂直整合無異于癡人說夢,于是它干脆就不做,靠和供應商搞好關系,做好產品,還有在渠道和營銷上瘋狂砸錢來獲得利潤。
所以,所謂垂直整合并非行業趨勢,有能力把垂直產業鏈做強的,整合有利,反之,在現階段也看不出垂直整合的重要性。
上一篇:深入淺出支付業務設計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