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3
在小米模式大獲成功之后,樂視、360、格力都開始做手機產品,但是其中發展狀態卻各有差別,樂視手機通過一年時間就達到了千萬臺的銷量,360之前與酷派合作,后來又推出了360n4s成為爆款手機,只是格力手機一直不慍不火,沒有爆款,也沒有拿得出手的銷量作為支撐。于是董小姐說了,是消費者不識貨!
格力轉型做手機的苦衷
大家都知道格力空調,他是國產電器品牌中的佼佼者,與美的品牌二雄并立。如今,國內空調市場飽和,美的轉戰海外市場,而格力也做起了手機、電飯煲等智能硬件設備,究其內在的原因,則是格力認為本身有技術實力,能夠做好空調,同樣也能做好手機,然而,格力手機雖然抗摔性能優越,但并沒有其他優勢的地方能很好的抓住用戶,在同等的外部條件之下,用戶還是偏向于選擇品牌價值更好的華為、小米等產品。
幾年前董明珠和雷軍的十億賭約一直被人們所提及,關于實體與電商之爭也被拉到臺面上來。格力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來拉動營收和利潤,沒有空調業務,董明珠選擇了最受關注的智能手機市場。原來做手機的確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不過,格力手機卻一直都無法突破。并且在營銷手段上,格力還是差一點。
用戶不喜歡的是董明珠?營銷手段弱勢
近兩年格力開始轉型,在自媒體平臺開設了名為“董明珠自媒體”的賬號,主要涉及到格力的信息和董明珠的言論,不少媒體人對其連結持續的關注,以獲得新鮮的資訊。
然而,用戶對于格力卻看法差別。
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是董明珠,,雖然她是格力品牌很好的代言人,但是用戶卻認為這樣做太招搖了,終究就算董明珠再怎么有影響了,與影視娛樂明星比擬還是有差距的,小米請過影帝梁朝偉,金立直接拉馮小剛上陣,華為有胡歌代言,OPPO 、VIVO則是有一群小鮮肉,營銷套路很深,還會贊助電視劇、綜藝節目等,而反不雅觀格力手機幾乎沒有什么代言和贊助,受眾自然就很少了。
后來,董明珠參加了一些訪談類的節目,但畢竟影響力有限。而目前的格力依然以空調為主營業務,手機業務重心并沒有傾斜,如何能有爆款?
格力手機業務是否已經瀕臨“破產”?
據消息顯示,新款格力手機僅賣出去不到十部,這顯然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即即是銷量再差,也要做做樣子啊。格力要放棄手機業務了嗎?
其實在去年格力手機通過各個渠道分發,銷量有幾十萬臺的樣子,可是對于已經發展到三代手機的格力來說這還遠遠不夠,這樣的數據難以保證未來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其新機型的銷量不達標,那么是否說明這樣的模式已經受到質疑。
在去年底董明珠被迫辭去集團董事長的職務,重新回歸格力電器,而與之相關的銀隆汽車項目也被擱置,到如今已基本沒有了繼續進行下去的可能。
1、沒有核心競爭力
格力手機雖然在工藝上很強,但是在供應鏈上似乎沒有太大的優勢,沒有能得到芯片、屏幕等的助力,比擬小米、華為也是有所不如的。單靠線下店鋪,銷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擴展。
2、國營的素質
其實格力是一家國營性質的企業,是受到國營監管的,所以,在做一些業務的時候就會有必然的局限性,尤其是與小米、華為比擬,沒有多少優勢。
雖然進行了股份制改造,董明珠個人也是企業的股東,不過,話語權還是有限的。我們不得不注意到,格力在內部辦理上存在的諸多毛病。
3、國產智能手機市場觸頂
如果是在七八年前,格力如果就做手機的話,市場容許格力試錯,但是如今的市場已經“人滿為患”,多家智能手機廠商入局,市場觸頂,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尤為嚴重,這個時候的格力雖然推出了價格相對自制的手機,但在性價比上無法與眾多的入局者們較量。
格力該如何破局?
這個時候的格力手機如果想繼續做手機業務,就需要有一個品牌商的加盟,也許和中興合作是不錯的選擇。當時360和樂視爭酷派,現在的中華酷聯也只有中興值得一搏了。
入股中興或者聯合推出新款機型,對于格力來說是快速得到用戶認可最有效的途徑。
筆者認為格力手機已經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不能作出改變早晚要被市場所拋棄,是該學學小米、OV了。
上一篇:用“Z”型模式,閱讀網頁的內容
下一篇:在設計中,如何讓顏色成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