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0
本文是一篇 Facebook 設計師分享的他們的設計評審紀要,當然評審的內容并不是 Facebook 內部的項目,但評審的方式是根據 Facebook 內部評審的模式進行,同時參與評審的評委都是 Facebook 設計師。
因為是評審紀要,所以有些內容上下文可能會接不上。所以我在某些地方增加了我的一些想法,同時為了文章的可讀性更高,我沒有完全根據文章的內容逐字逐句翻譯,而是經過必然的潤色。強迫癥同學可以直接查看原文:Peek Inside a Facebook Design Critique
在 Facebook,我們的使命是讓世界更加開放和連接,在我們使命中與生俱來就有一項——「分享」。所以我們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進行設計評審的。
通過分享 Facebook 團隊如何進行設計評審,我們想要強調一下什么能使評審更好地進行,且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么。我們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參與到名為#Facebook設計評審的話題中,請他們分享一下他們是如何進行設計評審的。
一、開始評審我們找來了在紐約的設計學生 Jon Lee,評審他設計的一款名為 Nearspace 的應用。
Facebook 設計團隊的六名成員——?Nathan Garvie, Paola Mariselli, Jeff Smith, Jasmine Friedl, Geoff Teehan,Tanner Christensen 和我做在一起討論他的工作,以及評審他的設計。
正如你前面讀到的那樣,我們希望你讀完此篇評審紀要后,能夠說說你對這個評審的看法或者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Tanner:Jon,可以簡單地花幾分鐘介紹下你想解決的問題嗎?(譯者Jimmy:評審的第一步,以提問的方式明確設計目標——解決了什么問題。)
Jon:身為一名學生,我常常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需要找到一個能工作的地方。鑒于這里只有很少的地方以及我對工作環境也有所要求,所以我常常去到星巴克或者其他地方學習的時候,就會感到很不舒服。于是我就想,為什么不設計一個能夠快速幫手你找到想去的地方的App呢?于是,我采訪了其他同學以及導師問問他們的看法…我了解到…這個對于那些初到陌生地區的人以及對周圍不太熟悉的人來說是個很不錯的主意。
Tanner:看起來你的進展不錯且做了一些研究。那你想從我們這里得到哪些建議呢?(Jimmy:評審的第二步,明確需要什么建議。)
Jon:高保真原型的部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獨立進行設計。我最大的擔心是我現在正在找交互設計的實習工作,所有的招聘方都問我要作品集,然后對我說:“你對設計流程了解得很透徹,但是你的視覺設計能力還不是很夠”或者“你的視覺能力不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就是今天我想要關注的部分。
Tanner:在我們討論你提到的東西之前,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Jon提到的問題而且同意我們去解決它?(Jimmy:評審的過程中,盡量在早期明確大家是不是在同一頻道上,了解的設計目標是不是一致的。)
Jasmine:我可以問一個問題嗎?你剛剛講到很多學生都會面臨比較難找到學習的地方,所以你只為學生群體設計嗎?
Jon:最開始的時候,我只考慮學生,但是后來我開始想…我腦海中出現了另一種用戶就是那些急需一個地方完成工作的差旅商務人士,這是我還沒來得及細想的,但是現在我還是專注于為學生設計。
Jasmine:我知道你想要得到一些高保真原型的反饋,但是我們可不成以更深入地討論一下你想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成果是符合需求的。我正在想象如果有一個沒有辦公場所的人,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需求?那么在家工作是不是一種可能?他們沒有辦公室嗎?他們在造訪客戶的路上?整個問題有什么特點?
Jon:我想最大的特點是你剛剛提到的:他們在造訪客戶的路上,需要快速完成工作。他們不需要一個可以長期駐扎的地方或者無法回到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很緊急且需要快速完成工作。
Tanner:很高興看到你能很快就說出你對場景的特點以及想法,同時還很自信。這個應用的核心——看看你的設計——不是時間效率優先或者顯示該地方離你多近。更多的是展示一些店內的裝修和一些篩選器。是什么讓你覺得篩選器對于用戶來說效率更高?
Jon:剛開始,我的設計重心的確在效率上。講真,如果只是提高效率,它將會是個地圖應用,像一進應用就顯示一句——“馬上帶你去離你比來的工作地?”在設計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是我需要平衡高效與用戶的需求。篩選視圖仍然是需要的,否則我們怎么能夠告訴系統我們想要怎么樣的工作地?這是我一開始就在糾結的地方。
(Jimmy:以下開始,Geoff 貌似有點歪樓。開始說 Jon 的設計中,應用底部 tab bar 上的加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