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22
“音樂號”的引入,讓QQ音樂的改變了原有的“搜索-下載-保藏-創建歌單”這一簡單模式。
對于騰訊而言,抓住年輕人的心是這家互聯網巨頭一直所重視的。
這一趨勢反映在騰訊內部,就是其產品的年輕用戶比例同樣在增加。以QQ為例,騰訊公司2016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則顯示,在所有的QQ用戶中,近六成是90后用戶。
在這種基調下,騰訊的整體戰略很明確,就是聚焦年輕,抓住未來。
無獨有偶的是,QQ音樂的用戶群體也基本覆蓋了這個群體。按照QQ音樂的官方統計數據,目前的用戶群體中,70%的用戶低于30歲,這基本涵蓋了整個“泛90后”群體。
“QQ音樂誕生已經12年了,在這個時代的變革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年輕用戶的需求在不停變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侯德洋說。他在集團中負責QQ音樂業務線。
在加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之前,侯德洋在騰訊內部一直負責國際化發展方面的工作。自然而然地,他與國際市場接觸比較多。
在海外,侯德洋也參與過騰訊旗下一些音樂產品的推廣。他不雅觀察到,海外的音樂產品商業模式一般比較簡單;以臺灣地區盛行的KKBOX為例,其收入來源主要就是會員以及廣告。
然而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卻在近年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除了基本的會員增值和廣告之外,IP孵化、紅人培育等都是新鮮出爐的變現來源。這使得回國后的侯德洋,在接過QQ音樂的業務時,多少感到了不習慣。他體現,本身等于重新學習了一番國內市場的狀況。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侯德洋最深的感受就是用戶需求的變革。
“在我最初的不雅觀念中,用戶對音樂內容的要求其實不高;但我突然發現,現在的用戶對于我們保舉的內容會有本身的想法,而不必然喜歡主流音樂。”侯德洋體現,這種現象在90后用戶的身上尤其明顯。
馬化騰曾經公開表達過本身未來的最大擔憂,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愛好,不理解以后互聯網主流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什么”。這種困擾,也是侯德洋想要制止的。
為此,在侯德洋的鞭策下,QQ音樂也開始進行相應的改變,推出新功能來迎合用戶的新需求。
在本年6月初更新的7.5版本中,QQ音樂上線了“音樂號”功能。用侯德洋的話說,這是引領QQ音樂從大眾化走向個性化的一個重要改變。
基本概念上,音樂號可以被看作是樂評內容和音樂保舉的結合,在每一條樂評內容之中,會夾雜著一些相關的歌曲,用戶可以按照本身的愛好進行收聽。
音樂保舉其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在線音樂平臺都搭載了這個功能。但很多時候,音樂平臺的歌曲保舉大多以一個中心化的模式來進行——內容編纂篩選比來流行的曲目或風格,并在曲庫中尋找相應的內容保舉給用戶。
在平臺發展初期,用戶群體較小的時候,這種模式可以很快地幫手平臺樹立調性;然而一旦用戶群發展到必然規模,中心化的保舉不免會顯得機械單調。侯德洋就體現:“當QQ音樂的日活、月活已經達到了以億為級另外時候,原有的保舉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因此,和原有的保舉方式差別的是,除了主要的“用戶偏好”之外,音樂號在歌曲保舉的尺度上還會加入差別維度,好比流行趨勢,或身邊伴侶分享最多的歌曲等,來讓用戶能夠盡可能多地接觸到差別的音樂內容。
“不能因為我是香港人,就一直保舉粵語歌給我,”他說,“我可能會想聽嘻哈,,或者想聽搖滾,原有的方式其實是很難照顧得到我的這些意愿的。”
這是QQ音樂團隊比來一直在探索,而且希望達到的效果。就在不久之前,一名團隊成員對侯德洋說,比來保舉給他的粵語歌曲似乎越來越少,侯德洋對這個效果非常滿意。
“好比說電臺的音樂節目,其實不是根據每一位用戶的聽歌習慣來播放的,但你就是可以在電臺節目中聽到一些新歌,這個就是我們想要做到的,”他體現。
在具體的內容創作上,QQ音樂的音樂號所選擇的是類似PGC的模式,即引入音樂機構媒體或者自媒體。在運營前期,這些媒體基本都是通過內部邀請的方式入駐的。比擬之下,網易云音樂的“歌單”則是UGC模式,內容全部由用戶編纂上傳。
侯德洋稱,暫時而言,團隊在挑選賬號時還是比較謹慎克制,他并不希望音樂號成為一個“刷流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