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22
人人都知道,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線上新流量減少,總流量趨于飽和。所有人都把重注下在了“消費升級”上。對于電商而言,平臺從依靠流量驅動轉向以用戶驅動,而布局“內容”又成為所有電商平臺的一致選擇。
這里,我們用兩個詞概括電商發展路徑,從“物以類聚”到“人以群分”。
傳統電商圍繞著商品,針對搜索、導航、分類、價格進行消費引導,而如今內容化電商更多的是以報答核心,把人社群化、標簽化從而針對不消的消費人群,針對差別的消費場景進行內容輸出與投放完成消費引導。
然而,作為產品提供者的商家和品牌方,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該何去何從?轉型又該從何入手呢?今天我們就探究一下,內容電商時代,品牌方的商家如何占據消費者心智,取得內容流量的制高點。
一、內容電商的前世今生
內容電商這個概念的發展也隨著時代變革差別的表示形式,我們用圖片簡單的概括下內容電商的發展。
我們通過這個圖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內容電商發展的差別階段所呈現的差別特征,其核心并不是直接賣貨而是基于內容的擴展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行為。BBC社區是以賣貨神貼作為呈現形式;電視購物則以節目視頻的方式影響你的決策;蘑菇街、小紅書等都是以UGC內容為主的導購模式;微商是基于社交關系的賣貨;而網紅和自媒體則是利用了自身影響力與內容來促成消費者購買。
我們從這個發展就可以看出,內容電商的發展是基于消費環境的變革以及消費者內心需求變革而變革的,我們翻看BBC社區的神貼可能與自媒體的軟文并沒有什么不同,而電視購物的形式在互聯網又轉化成了小視頻。在現如今消費升級的配景下,傳統的平臺購物模式已經漸漸不能對消費者的購買產生強影響,消費者的自主消費意識在漸漸增強。這里我們大膽的暢想下一階段的內容電商該往何處發展:
內容形式的生態化和多樣化。不但局限于簡單的圖文和直播,同時更上新技術的發展好比VR/AR/AI等進行更好的內容話建設,打造內容形式的生態化和多樣性。
內容電商的渠道將不局限于第三方平臺、多平臺乃至于自由平臺的搭建將成為選擇,如小程序的發展和自有APP的建立。
內容電商將更加垂直于細分,深耕細分領域,同時對應所屬標簽的用戶,深挖這些垂直領域下的購物環境和用戶心智的滿足,會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選擇的趨勢。
總的來說,可以以內容為導向,獨立引流用戶完成,發現-吸引-成交整個操作流程的完成閉環,將成為內容電商發展的趨勢,而這其中引導用戶發現的內容則又成為了重中之重。那么在內容電商的時代下,作為消費的主體—用戶,其消費習慣和心智又會發生怎樣的變革?
二、消費者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轉變
內容電商豈論形式如何,發展的態勢如何,其核心還是消費主體的用戶,“什么決定了用戶的最終購買行為”這個問題,也已經發展了很大的轉變。
1、主動VS被動
自電商發展開始,就是為了便利消費者進行購物,而這個傳統的思維模式,也就決定了在傳統電商時代,用戶的購物心理是我已經知道本身需要什么,然后再去平臺進行選購,這樣的心理邏輯線路。其呈現出狀態: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用戶占據了主動權,用戶的消費心理目的性極強,關注點比較聚焦。作為商家而言,只能在同一品類下通過控制價格、賣點、性價最近影響用戶心智,太被動并且容易被平臺與用戶綁架,缺失主動性。
而相對于內容電商領域,用戶購物心理呈現的狀態發生了重要的轉變:
上一篇:標題很重要,摘要就可以馬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