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17
8 月 14 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當晚,公眾號“烏鴉電影”推文《她們在等待報歉,日本政府在等待她們死去...》,為當時排片量僅1%的國產電影《二十二》爭求關注。
與《二十二》的敘事風格相似,這篇文章淡化了血腥殺戮,用安靜的口吻,重述一個錐心刺骨的故事。
創始人兼作者烏鴉在文中發問:怎么中國大陸的院線就是容不下這些不夠“主流”的影片呢?是因為優秀的中國電影太多了,輪不上這些電影嗎?
一天之內,這篇文章的閱讀數突破 300 萬,截至目前已突破 740 萬,為這個原本 30 多萬粉絲的影視號帶來 18 萬的漲粉,人民日報官方微信也參與轉載。
一天完成了兩次年度目標
“烏鴉電影”的商務曉琳說,原本他們的漲粉目標是年底到 40 萬,結果發文第二天一早就完成目標了,臨時改成年底 50 萬,結果當晚達到了。一天完成了兩次年度目標。現在他們的目標是 60 萬。
“覺得你聽完后要吐槽我們真是個胸無大志的公眾號哈哈。”
不過我看到她在伴侶圈里寫:“我們不貪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比較好。”
圖片由烏鴉提供
由于出稿時間趕,他們對這篇文章的質量并不是很滿意,“我們寫這個文章也沒有想取悅讀者,只是覺得我們的讀者應該要去電影院看看,也希望能幫到這個影片”。
據新榜日常持續監測的44. 8 萬微信公眾號數據樣本顯示,比來一周內提到“二十二”的微信文章有 6727 篇,其中 26 篇10w+
閱讀數的暴漲甚至讓烏鴉感到焦慮。他說本身第一次體會到“從農民工釀成暴發戶的感覺”,但看到這部電影今天的排片已經從1%升到8%,又覺得很榮幸,“貢獻了一點微薄的力量;這部電影配得上更多的關注”。
今天下午,阿里影業相關人員跟曉琳的對話。無論多少,這篇推文顯然起到了鞭策作用
“烏鴉電影”是烏鴉運營的第二個公眾號。早在兩年前,烏鴉(原名陳波)還是一個四川美院出身的廣告人。當時已有很多廣告主開始尋求自媒體渠道投放,烏鴉所在的公司也在為一些房地產廣告客戶做投放,但效果不甚抱負。
為研究如何改善投放效果, 2015 年 3 月,烏鴉參與創辦了公眾號“那一座城”,在沒有任何運營基礎的情況下,每天寫一篇 1200 字的城市故事,節假無休,四個月收獲了 30 萬讀者。
當時他們也不了解什么樣的文章會受歡迎、怎么才能積累粉絲,只是寫好文章讓公司同事資助轉發。
每天寫字的生活,悄然影響著烏鴉。他意識到本身的人生改變了,寫文章不消面對煩人的客戶,也不消違背本身的心意,他大可在一方鍵盤上橫行無忌、直抒胸臆,這才是他一輩子想做的事。
2016 年,烏鴉離開原先的廣告公司,并于同年 7 月創辦了“烏鴉電影”,開始了每天寫作 5 小時, 2000 字的新生活。
在后來一篇文章中,烏鴉也回憶起當時的經歷。他在文中寫:那一天,我刪除了所有廣告作品,清空了所有的廣告方案,也忘記了本身獲得的所有廣告獎項,成為了一個全新的我,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如釋重負。
“烏鴉電影”的辦公室墻上,留著他們比來的電影票根
除了喜歡寫文章,烏鴉還喜歡看電影,家里有幾千張藍光碟和幾百本電影雜志,,寫電影號自然而然成為最佳選擇。
“電影鞭笞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它贊美人性的溫暖善意,它提醒我對人性陰暗面心存戒備,它讓我在動蕩的時光里連結安靜冷靜僻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