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13
當你震撼于知乎live上那些大V令人羨慕的數據時,是否有想過本身也可以做一場知乎live呢?本文作者通過研究上百場非大V的知乎live,為我們總結了當一個小透明要做一場知乎live時,需要在選題、標題、案牘等方面注意些什么。
知識付費這個風口想必不消多說,很多人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如果你有學習某種技能或知識的潛在需求,但直到現在還沒訂閱過任何付費平臺的專欄或者加入了某個付費社群的話,那意味著可能你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來補補課,親身體驗知識付費帶來的巨大潮流影響了。
這些知識付費類平臺如果根據內容提供者的門檻來分類,基本可以分兩類:
一類是以平臺邀請為主,不開放公眾申請。典型的有得到、蜻蜓FM、豆瓣時間等;
另一類則是向公眾開放,有必然的申請條件。典型的有知乎live、小密圈(現更名知識星球)等。
后一種的知識付費產品讓原本是“小透明”的普通人也有機會憑著一項或幾項專長收獲粉絲,獲得成就感,打造個人品牌。除此之外,還可以得到相應的物質回報。
而在這些面向大眾開放的知識付費平臺里,知乎live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公開數據表白,從 2016 年 5 月知乎live上線開始截止到本年 5 月,知乎live一共舉辦了超過 3700 場差別主題的live,平均每位主講人語音時長達到 65 分鐘,有 310 萬人次的用戶購買了live,其中有超過 120 萬人買了不止一次。
而知乎live背后最大的流量來源自然是知乎,截止到本年 3 月,知乎的站內月拜候量已經超過百億,每月拜候一次的用戶數則達到了 3 億。和前面知乎live的數據比擬,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這說明還有巨大的潛在流量還沒有轉化成live的用戶。這個時候,如果通過知乎live和潛在粉絲分享你的知識和專長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同樣也是建立個人品牌的一個比較好的開端。
身為一個想紅還沒紅,還在努力挖掘個人才華的路人甲來說,我抱著學習的態度,想試著挖掘知乎live上那些非大V們是如何舉辦一場質量較高的知乎live的。
不選擇大V的原因主要是他們往往不具備客不雅觀參考性,大V自己依靠專業領域內的名氣已自帶流量,而且更容易得到已有的宣傳資源和粉絲資源,對普通人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所以這次我主要的研究會集中在那些還不是大V的小透明的知乎 live,挑選每場參與人數400+和口碑評價4. 5 分以上(注:數據隨時間可能會有顛簸及變革)的知乎live,這樣的live到底有什么特點呢?從選題、案牘、live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嗎?如果我們普通人想去做一場高質量的知乎 live,應該如何做呢?
一、選題的類型
知乎live的受眾基于知乎產品自己,大多為一、二線城市18- 35 歲的年輕人。我花一周的時間,付費參與了 10 場符合上述高質量尺度的知乎live,別離分布在教育、互聯網、藝術、設計、職業、生活方式等行業,平均價格集中在9.99 - 19. 9 元,主講人有的是學生,有的是職業白領,有的是某行業的專業人員等。除此之外,我還瀏覽了上百場知乎live的主題和介紹,來試圖總結他們的選題,發現它們基本集中在技能專業類、個人成長類和教育應試等三大類別。
1. 技能專業類
此大類下的主題多數集中在職場硬技能或其它生活技能,典型的有:
《PPT版面設計如此簡單》蔡振原,參與人數 1369,評分:4.8
《照片變現:圖庫攝影入門》Timothy Wang,參與人數1104,評分:4.5
《如何成為一名財務分析師?》何嘉文,參與人數 1320 ,評分:4.8
2. 個人成長類
個人成長類的話題集中在職場中的軟技能(相對上述的硬技能來說)及生活知識類,典型如下:
《學會這五招,讓你的職場溝通勝人一籌》 張皓翔,參與人數 2902,評分:4.8
《學習過程中的精力辦理》羅文益,參與人數7971,評分:4.5
《戀愛里的信任與叛逆:出軌》冼藝哲Casper,參與人數855,評分:4.6
3. 教育應試類
教育應試類一般集中在學校(高中、大學、研究生)學科類的應試技巧或者考試心得。可能是趕上了高考及考研的時間熱點,比來兩個月應試類的知乎live一直在熱門上高居不下。
圖為 8 月 23 日筆者截取的 30 天熱門知乎live
這種類另外主題典型如下:
《四個月沖刺考研英語 80 分》大郎神,參與人數820,評分:5.0
《復旦學長教你如何準備考研》趙增輝,參與人數1468,評分:4.8
《考研英語 92 分備考經驗分享》Amon,參與人數940,評分:4.6
上一篇:產品設計中的章魚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