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對
全網營銷產品經理的綜合能力要求逐漸增高,需要展開的多線程工作也變多了,因此懂得時間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分享了個人在產品迭代中的時間管理探索、實踐、感悟。
業務目標壓力越來越大,從業人員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倒逼產品經理必須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在這個時代,產品經理光會寫需求是不行的,還要了解一些業務、學會一點設計、看懂幾句代碼、會玩幾次地推、懂一些管理…需要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紛繁復雜,沒有幾把時間管理的刷子,還真難玩得轉。
我們的產品按照角色,分成了多個職能團隊:1個產品經理團隊、3個開發團隊、1個設計團隊、1個測試團隊、1個運營團隊。從業務上,我們把產品拆分為多個小產品,每個小產品的交付由跨職能團隊負責,跨職能團隊中有產品經理、開發、測試、設計、運營等角色。在產品研發過程上,我們采用了敏捷的Scrum方式。
縮短迭代周期要量力而行
Scrum給出的迭代周期建議是2~4周。
在產品初期,為了實現從0到1的交付,我們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經歷了成長的煩惱:規劃的不斷調整、研發各階段的銜接磨合、全手工測試的折磨…隨著產品交付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們才把迭代周期逐步縮短為1個月,直至2周。
周圍有些團隊剛開始就強行推行2周、甚至1周的迭代周期,最終結局都是:交付遙遙無期、團隊成員互相抱怨…
因此,迭代周期的選擇要量力而行,產品經理需要根據產品所處的階段、團隊成員磨合情況、持續集成部署進度等多種因素合理進行選擇。
高效的會議才有價值
一提到敏捷,馬上就有人說敏捷就是開會多:每日站會、計劃會、回顧會、演示會…每天光開會了,手頭工作白天做不完,只能加班了。
開會確實有利于達成群體共識、識別風險。
但是,頻繁的開會總是打斷手頭的工作,讓人惱火。長時間的會議也讓人昏昏欲睡。
本文剛寫到這里,突然旁邊的同事傳來一聲喊“又要開會啊!?”可見大家對開會的“深惡痛絕”。
下圖給出的是我們產品在迭代i的各種會議(不含每日站會、回顧會)。
在產品初期,一開會總是全體參加,會議室都坐不下。但大多數人沒有發言的機會,參與度不高,大家都在玩手機。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做了一些調整:
為了減少記憶成本,對會議的具體時間也做了固定。
對于開會時間過長的問題,主要措施是要限制話嘮,限定會議及發言的時間盒,縮短會議時間,超時發紅包(很大的紅包,呵呵)。
按照迭代順序梳理待辦事項
產品經理每天做的事情很多很雜,想一件做一件肯定是不行的。
我的經驗是每天早上在手機上的記事本中,按照迭代順序寫出今天的待辦事宜。
比如目前處于迭代20,那么今天我可能需要跟進迭代18之前的運營數據分析、組織迭代19的正式發布、驗收迭代20的需求、編寫迭代22的產品需求…
然后根據重要性、緊急程度,再排做一個排序,確定哪些先做,哪些后做。
持之以恒地學習、實踐、總結
產品經理的時間很容易被每個迭代緊湊的任務填滿。即使有點空余時間,也被碎片化了,讀書也成了一種奢望。現在,在飛機上或者火車上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幾乎成了最幸福的事情。
下圖是我在每個迭代中的一個學習時間安排。方法很簡單,貴在堅持。
每天早上早到公司30分鐘,閱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文章或者讀書,并做好收藏、標注或筆記。
每周末對本周學過的、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復讀。
每個迭代對在實踐中用過的知識進行總結回顧,逐步提煉,持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產品經理,后悔兩年;不當產品經理,后悔一輩子。
產品經理之路多艱,做好迭代的時間管理,這條路或許可以走得有節奏一點,順一點。
標簽:烏魯木齊
鹽城
林芝
東營
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