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化平臺的興起,
品牌推廣、口碑效應尤其重要。最能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已經不只是廣告,而是朋友的推薦以及消費者的評論。這些推薦和評論,大多數是基于產品本身以及自帶傳播性,而非傳統營銷的巨額投入就能做的出的。
這也就驅使企業,回歸用戶需求本身,對新一代“消費者”深刻理解,去不斷打磨和創新產品。而失敗的產品和推廣,經常忘記理解消費者的“現狀”。
為什么我們說起傳播,是產品自帶傳播或者說你的產品信息一定要有流傳性?
我們基于兩個事實:
第一:品牌知名度永遠都不夠
第二:市場費用永遠都不夠
首先,沒有哪個品牌能做到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即使是類似于耐克、蘋果、樂高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也做不到這一點。在Iphone6發布之前,一個美國的記者拿了一部Iphone4S到街頭隨機采訪。結果有40%的人,認為這部蘋果手機就是最新發布的Iphone6。所以,即使是在美國也有不知道蘋果產品的人,那么,品牌知名度永遠都是不夠的。
其次,市場費用永遠都不夠。沒有任何企業有一個花不完錢的市場部,即使像奔馳、可口可樂、寶潔這些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市場預算依然趕不上實際花費。很多企業的市場費用永遠都不夠,卻放著一個大金礦(產品)不用,其實產品不就是唯一免費的傳播渠道。
移動互聯的普及,給營銷人一個天然工具,或者說武器。利用這個工具,完成產品傳播所要達成的目標成本可以極低。剩下的只是我們是否找到有效的方法。
產品傳播,講究的是要摸到消費者內心的心流,這個是完全心理認知層面的高級認知。 沒有摸到心流,全算輸。
那么,營銷工作中,最核心的工作莫過于-信息運作(文案運作),企業的每一個信息流都是與用戶的“觸點”,做好了,就是一種“現金流”。
就像我們經歷的:從小米發起的一代代互聯網基因的產品、黃太吉煎餅、凡客、雕爺牛腩、江小白,它們在產品傳播上的實踐,體現了產品傳播的想法。
無數打著“互聯網思維”的小公司的0成本營銷,逆襲大品牌,其“互聯網思維的文案”肯定是頭等功,背后蘊含的就是他們對新一代“消費者”的深刻理解。
所以,產品的傳播能力,是互聯網營銷的頭等硬功。品牌推廣也勢在必行!
標簽:九江
烏魯木齊
東營
林芝
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