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13:14
(原標題:本日起手機“云閃付”可搭APM線 年底前推廣至廣州地鐵全網)
嬰兒車進入地鐵站,如何搭乘更便利?昨日,一段關于“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在體育西路搭乘”的體驗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提到,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搭乘地鐵時,在使用垂直電梯時需要工作人員開梯,不能自由使用,,電梯設計不夠人性化。針對母嬰和殘疾人的地鐵出行需求,昨日南都記者走訪了多個地鐵站發現一些情況,其中最早開通的廣州地鐵一號線,由于歷史原因,當初規劃設置的垂直電梯多數藏身于設備區內,市民使用需要工作人員指引,甚是未便。
看點A
垂直電梯藏身設備區 需工作人員開梯使用
昨日下午,南都記者在地鐵一號線芳村站內,走遍整個車站,只看到一部垂直電梯位于負一層的非付費區。記者試圖搭乘垂直電梯下至負二層,走近一看,電梯處于未啟動狀態,不能自由使用,旁邊貼著“溫馨提示”稱,該專用電梯僅供行動未便的乘客使用,有需要的乘客請與工作人員聯系,上面附有車站聯系電話。
在黃沙地鐵站,記者發現同樣情況,整個站廳內也只有一部垂直電梯,也需要現場聯系工作人員開電梯方能使用。
隨后,記者沿著一號線地鐵繼續走訪了體育西路,該車站與三號線換乘,屬客流量較大的換乘站,垂直電梯位于非付費區,在站臺的某個邊角處,乘客不留心比較難發現,需要聯系工作人員資助開電梯搭乘。
“基本上,等待工作人員過來開電梯需要兩三分鐘。”市民周小姐說,她家住在地鐵一號線沿線,寶寶1歲多,平常出行需要隨身攜帶嬰兒車,有時候剛好有工作人員在旁邊及時看到開電梯,會快一些,但更多時候要打電話聯系并等候工作人員來開,需要一段時間。
垂直電梯的設置目的就是為了便利有需要的乘客上上下下,為何設置在不起眼的地方?“其實一號線每個站點的垂直電梯設置數量并不少,能滿足部分乘客的需求,這些電梯有部分設置在站廳設備區內,乘客平時不得進入,需要工作人員帶領進入到設備區內才能看到。”地鐵相關工作人員說。
地鐵解釋
一號線有扶手電梯20年前十分超前
據悉,除了一號線沿線車站的垂直電梯存在設置分歧理問題外,二號線個別站點也存在同樣問題。
一號線是廣州第一條地鐵線路,始建于1997年,目前起訖站別離為西朗和廣州東站,連接市中心3大城區(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全長18 .497公里,可與二、三、五、六號線、廣佛線換乘。地鐵一號線沿線每個站點的垂直電梯數量分布如下:西朗3個、坑口3個、花地灣3個、芳村2個、黃沙2個、長壽路2個、陳家祠3個、西門口2個、公園前3個、農講所2個、烈士陵園3個、東山口1個、楊箕2個、體育西2個、體育中心3個、廣州東站2個。這些垂直電梯,有些是一頭設置在付費區,別的一層設置在非付費區,或者有些設置在車站設備區里,是市民不能進入的工作區間。據介紹,現在新的地鐵線路都設在付費區域,市民可自由使用。
“有些市民疑惑,這些電梯為什么藏在設備區里面,會有如此奇葩設計?但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早在20年前,殘疾人士出行率并沒有現在那么高,當時設置垂直電梯的想法是 你想用就來找工作人員,盡量不影響大家的使用 。”廣州地鐵方面解釋,一號線與現在較新的地鐵線路比擬當然有差距,社會不停發展、人的需求越來越高,決定了廣州地鐵不停進步發展,用現在的尺度衡量20年前的地鐵設計并不客不雅觀公正。事實上,在20年前,一號線在公共設施設計上達到了當時的新高度,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有扶梯、電梯,還有空調,這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
看點B
老線垂直電梯分布不科學新線多設有免費專用通道
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與一號線、二號線交會的換乘地鐵站,站廳里的垂直電梯使用便當度相差甚遠,如一號線和三號線的換乘站點體育西地鐵站,從一號線體育西車站出來,靠近該線路的垂直電梯需要找工作人員資助開動,而位于三號線換乘站的上下扶梯正對方顯眼位置就有兩部垂直電梯,乘客自由使用的同時,還能經過垂直電梯直達到三號線站臺,直接候車。
一號線由于歷史原因,垂直電梯分布不大科學,但后續開通的地鐵線路,車站內的垂直電梯便當度大大提高。位于五號線的動物園地鐵站,非換乘站,車站內設施齊備,閘口表里都配有垂直電梯,便利乘客上下行;多個出閘處設有免費專用通道,特殊人群只需按下按鈕,站內工作人員便能為他們提供幫手。同時在該站點的C口,設有液壓殘障人士輪椅升降機,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平時這種升降機使用頻率不是特別高,除了幫手殘障人士上下外,也幫手推嬰兒車的年輕媽媽上下,工作人員會協助抬嬰兒車。
值得一提的是,動物園地鐵站內特別設置了母嬰室,B出口還貼有地鐵五號線整條線上的洗手間位置提示,十分貼心。
看點C
換乘站客流大 嬰兒車擠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