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微博將推動信息公開與誠信體系發展
新浪第三季財報爆出了三億多美元的虧損,當然,這其中大部分是投資性虧損,但在新浪在微博上投入巨大但收入甚微也是虧損原因之一。我曾經問過一個投資銀行的朋友,新浪微博如何贏利?他回答我,在互聯網世界,只要能夠持續吸引用戶,你基本上不用想賺錢的問題。
的確,國外評估機構對新浪微博的估值是35億美元。然而,國外社交網絡的領導者FACEBOOK估值更高,達到七八百億美元之巨。估值并不完全代表實際價值,存在著所謂的“泡沫”。但微博社交網絡能夠有如此高的商業價值,這背后一定有著深刻的原因。
那么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我覺得在商業世界,如果有什么產品或服務能夠增加人際交往的收益,或者減少人際交往的成本,那么這種產品或服務一定足以改變整個世界,比如蘋果的Ipone, Ipad就是這樣的產品,同樣,微博與FACEBOOK也是這樣的產品。
認真想想吧,人類社會的歷史說到底,不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史。而商業成長史,也不過是一部人與人之間利益化交往的歷史,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斯的研究表明,公司的出現不過是對個人之間競爭的替代,意思就是說,當合作效率大于單干效率的時候,大家就放棄單干轉而合作做公司,這與公司之間放棄競爭轉而合并的道理是一樣的。反過來講,如果問公司競爭中什么成本最高?那么回答一定是公司內外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成本,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公司將不復存在。
正是在人際交往的意義上,微博正在改變管理的基礎。這種基礎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1,過去的管理是權力管理,所謂權力管理,其本質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權力為基礎的。所謂的下級服從上級,全公司服從老板,就是典型的權力管理。權力管理的好處是所謂的高效,由少數人發號施令,其它人“沒有任何借口”地服從,效率自然高。但這種高效是建立在“少數人永遠正確”這一前提之上的,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事實上這個前提是肯定不成立的),那“高效“就變成了“悲劇的開始”。而為了掩蓋這些悲劇,或者享受高效的好處,權力者就要去控制信息。
2,權力的基礎是信息不透明。要想讓下級服從上級,特別是在上級錯誤的時候也要下級服從,操作的關鍵點,在于把一些重要的信息控制在權力者手中。由于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基于溝通的合作,誰控制了主要的信息,誰就擁有了權力。所謂下級服從上級,往往是上級掌握了很多下級不知道,但工作進行者又必須需要的“信息”,比如工作計劃安排,比如公司發展方向,比如工作要求,甚至獎勵與處罰的標準本質上也是一種信息,當管理者掌握了這些信息,而被管理者又無從知道這些信息的時候,權力就產生了。
3,管理者可以靠壟斷信息,“愚民”員工來鞏固權力。國際金融大鄂索羅斯在自傳中講到自己的成功哲學時,有一句名言:“是人,就會犯錯”,以此作為金融投資的出發點。從這一出發點,他假定所有的制度設計都是有缺陷的,所有基于“領導者”的決策都是有毛病的,而他的贏利方式之一,就是研究這些缺陷,從中找到機會。亞洲金融危機中,索羅斯基于他的這一哲學發了大財,有人曾經批評索羅斯“趁人之危”,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我們的“東亞四小龍”政府壟斷信息,搞“愚民”政策,靠少數權力者“高效設計制度”,索羅斯如何有機會?
最近一些著名的國際機構做空海外“中國概念股”,對“360”“分眾傳媒”等中國上市公司發出攻擊,比如認為“360”的贏利模式做假,“360”的真實股票價格在五美元左右,而現在“360”的價格是十五美元。比如認為分眾傳媒存在虛報數據、賤賣股東資產以及內幕交易等三宗罪,并“強烈建議賣出”,結果分眾傳媒股票一天之內大跌40%。當然,我們不懷疑這些機構有著投機的成分,他們本身就是靠攻擊獲利,但中國一些公司不爭氣卻是事實。以攻擊分眾傳媒的渾水研究(Muddy Water Research)為例吧,這家機構一共攻擊了七家中國概念股,下面是其中四家的結果:綠諾國際于2010年11月被攻擊,結果是退市。中國高速頻道 2011年2月被攻擊,結果是停牌。多元水務 2011年4月4日 被攻擊,結果是停牌。嘉漢林業 2011年6月2日被攻擊,結果是暫停交易。
中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尚且如此,那國內的上市公司如何?我想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一切“欺詐”之所以成立,是中國資本市場封鎖信息,“愚弄股民”的結果。如果對外都在封鎖信息,“愚弄股民”,那么,這些公司對內會如何?
或者說,中國相當一批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欺詐”表現,不過是內部管理模式的一個表現而已。當對內都能夠靠“愚民”大獲全勝的時候,對外欺詐不過是其經營公司邏輯的自然延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微博時代的人際交互體系的價值就顯現了,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人際交往體系,這個體系最大的好處是由于交互關系的公開透明,從而導致權力者要想讓員工服從,前提是溝通而不是強迫。在一個強迫執行的體系中,是不是需要溝通的。
我覺得,每一家公司都應當有一個內部的微博體系,在這樣一個體系下,管理者的角色就會發生實質上的轉變,由于權力的基礎是信息共享與透明,管理者的職能就從控制轉向溝通,從管理轉向服務。那過去為什么不這樣做呢?這要感謝無線互聯網與平板電腦的普及,有了這種普及,基于微博的實時交互體系才能變得簡單而低成本,換句話說,基于手機平臺或平板電腦平臺的無線互聯網,可以讓員工在上下班的公共汽車上就可以與領導進行溝通,而這種溝通,會讓公司發現,有比權力與強迫更好的管理,那就是溝通,有比控制與流程更好的執行,那就是服務員工。
從社會的角度看,我覺得,微博體系甚至還能夠成為中國個人誠信體系的開始,微博紀錄著一個人的成長歷程與工作過程。有了這些事實與數據,誠信就有了基礎。每個人離開公司到下一家公司的時候,拿到的不僅是一個離職證明,還有這個人在這家公司主要獎勵與處罰的微博紀錄。通過共享的云存儲,新公司可以很容易查到這個人過去的工作表現與特長,這不僅可以激勵每個人為未來而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也為下家雇主如何使用員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當公司的人際交往,當公司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簡單而透明,當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建立起品牌誠信的時候,公司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際交易成本。公司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本質又是人才之間如何交往與合作的競爭。當微博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把扭曲的管理回歸誠信與責任時候,管理終于回到了它真正的出發點,那就是以人為本,和諧共生。
上一篇: 上一篇:怎樣提升淘寶店流量轉化率
下一篇: 下一篇:直擊直通車爆款打造全過程